| 第15任班长李仕库(前左二)和第19任班长李有宝(左一)在给学生讲雷锋班的故事。 (资料图片) |
|
40多年来,共有24人被任命为雷锋班班长。这个群体的言行有着雷锋的烙印,同时也被现实重新考量。比如,他们学雷锋的活动会被叫停甚至遭投诉,他们放弃休假的工作方式会挨上级批评。
1
保住雷锋班
去年,田亮在电视剧《雷锋》中出演雷锋,曾受到雷锋生前的70名战友集体抗议,剧组费了很大劲儿才将他们说服。
“我们觉得田亮的气质不像雷锋。”现任的第24任班长、1986年出生的黄帮维说。
如果田亮不像,那么谁更像呢?
答案只能是他们:雷锋班的24位历任班长——雷锋精神在现实中的传人。
“雷锋战友抵制田亮出演”一事,对位于辽宁省抚顺市郊区的雷锋团并未造成什么影响,因为这里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们仍在日复一日地操练、跑步、练习驾驶技术,沿袭着40多年前那位老班长的生活。
“最近总有人问我《雷锋》电视剧的事,问我咋看。”沈阳军区司令部第二干休所助理李仕库说。
1985年,出身黑龙江农家的李仕库成为雷锋班第15任班长。近半个世纪来,像李仕库一样担任雷锋班班长的共有24人。这次田亮演《雷锋》,他们的态度理所当然地被重视起来。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授予雷锋生前担任班长的某部运输连四班“雷锋班”称号,随后沈阳军区又授予该连“雷锋连”称号,最后,整个团都被习惯性地称为“雷锋团”。
每次大裁军,抚顺有关方面都会请求保留这支部队。“雷锋精神的发源地”保住了,整个社会对雷锋的追寻就有了根。同时,还需要新的继承人“接过雷锋的枪”,这个继承人当然是雷锋班的班长。
李仕库便是雷锋班的第15任班长。获得这个职位的他从此多了一个习惯:全连每天晚上列队点名,第一个名字都是“雷锋”。而他必须替他们的老班长大吼一声:“到!”
2
被雷锋改变命运
近70岁的雷锋班第2任班长庞春学与雷锋同期入伍,而第23任雷锋班班长薛步瑞则出生于1984年。“论年龄,小薛比我孙子大不了几岁,但我们还是哥们儿。”庞春学笑着说。
这种超越年龄的友谊,或许来自于百里挑一的自豪。由于“代表军队形象”,雷锋班的班长候选人要在全团内进行海选,从政治素质、文化程度、军事技术一直考察到相貌和性格。
雷锋班班长的命运深受雷锋影响。当人大代表、被选拔提干、到天安门国庆观礼、受领导接见自不必说,连恋爱的机会都可能超出常人。
“当初在抚顺,有个大领导的女儿就看上我家老李了,他没干。”李仕库的妻子说。
班长们很清楚,他们是被按照“雷锋模式”培养和塑造的。雷锋班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比如:班长必须每天最早爬起来打扫卫生;周末连队包包子,其他班出一个人去帮忙,雷锋班则要集体上阵。
第18任雷锋班班长赵宏光当兵8年没有回过一次家。这种情况在雷锋班班长中很普遍。
久而久之,班长们的性格甚至都为“雷锋”所改变。憨厚、内向,是得到这个职位的重要条件之一,上任后却要面对纷至沓来的采访、报告等任务,他们都为此练出了好口才。到离任时,他们普遍都变得“能说会道”了。
3
修正“雷锋式”思维
雷锋牺牲后,为了向社会宣扬一个节俭朴素的军人形象,他生前爱美、爱照相的细节被长期“雪藏”,他的瑞士手表和皮夹克直到1978年才被拿出来,放到军区的雷锋纪念馆里展览。
尽管班长们对此心知肚明,他们仍对此保持缄默。作为雷锋精神的继承人,他们也这样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子女。
庞春学回忆,当年他第一次去相亲,穿的就是一条带补丁的裤子。他和他的后任班长于泉洋退休时级别都不算低,家里的装修风格却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两人的共同点是:将他们与雷锋的合影,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
李仕库的女儿读高三时,是班里唯一没有手机的女生,每天的零用钱只有2元;李仕库一年到头都穿军装,唯一的一套西服是结婚时做的,后来出席各种报告会时穿,现在也穿不上了。
“现在,我们也会尽力延长衣服、袜子等的使用寿命,但没有必要补丁摞补丁了。”曾于2004年去非洲利比里亚担任援建任务的第21任班长李桂臣说。
另一个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如果雷锋活到今天,他将不得不对自己的“雷锋式”思维方式进行修正。
《解放军报》披露:李桂臣去利比里亚参加援建的2004年,官兵们准备“学雷锋”,把联合国配给的一部分大米、牛奶和肉类分给当地的一个贫困村庄。一名联合国官员得知此事后却坚决反对,认为“这是保证维和官兵健康和执行任务需要的,不能作为救援物资送给他人,否则就违反了联合国有关法律”。
这次“学雷锋”行动不得不终止。
4
生意场上的溃败
雷锋班的历任班长转业到地方后,对市场经济普遍不适应。
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转业后赶上“分流”,所在的四川省南充市土产果品公司把销售项目分包给内部员工,由他们自由组合,搭档销售。结果,做事一向“学雷锋”、甘心吃亏的张兴吉没人要,“剩”了下来。1988年,他承包了一辆中巴客车跑运输,对老弱病残一概免费。这样做的后果是,他3年赔了3万多元。
另一个更极端的例子是第10任班长杨宗波。他转业之后辞去公职做石油加工生意,成为唯一下海的雷锋班班长。结果,他赔得一塌糊涂,还患了癌症,成为历任班长中第一个辞世者。
“我们这些人,做人肯定没问题,做生意肯定有问题。”从未对下海、股票、发财等产生过兴趣的李仕库总结道。
5
“学雷锋”遭投诉
“要是老班长(雷锋)活到现在,看到我们的生活条件这么好,他得叹气。”雷锋班一名战士说。
为雷锋保留的床铺至今一尘不染,一套20世纪50年代样式的汽车兵军装和军帽覆在上面。每天点名时由班长替雷锋应答的做法也取消了,改成全班齐声答“到”。
班里有几台崭新的电脑,专门用于全班战士维护雷锋的网站。目前,雷锋团与一信息传媒公司联合开展的“雷锋在线”活动,每年为市民提供致富信息3000多条。
导致“网上学雷锋”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解放军报》中曾有披露。有一年,雷锋团又上街以传统方式学雷锋,一天之内免费帮抚顺市民修鞋29双,理发17人,修自行车和电视机若干。结果,第二天就有下岗工人告状:“你们一来,我一分钱没挣着,还要交50多元的房租和管理费……”
阅览室里,既有《雷锋书信摘编》,也有《狼图腾》,后者经常被借走。“这书挺好。”第23任班长薛步瑞说。
作为80后,薛步瑞的生活中有更多的现代元素。他的手机彩铃是根据《雷锋日记》改编的一首歌,旋律优美:“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在他看来,这也是宣传雷锋精神的一种方式。
当兵前6年,薛步瑞也向前任班长们学习,一共才休了8天假。不料,后来他受到团里的点名批评:“决不能把放弃休假看做是牺牲奉献。” (据《中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