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仁伟 | |
“那天我走进教室,突然感到眼前一亮,班里居然有3个学生理了光头!”市46中教师余景明讲述了这样一件往事。那年临近高考,高三学生本应为冲进象牙塔而努力,可张林(化名)等3名同学有这样怪异的举动,不能不引起教师的注意,家长更是非常气恼。
有多年执教经验的余景明深知,学生这样做一定有自己的原因。经过和班里同学的沟通、交流,她才知道他们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彰显个性,而是为了向高考明志!
眼看高考一天天临近,张林的成绩却每况愈下,“没劲,压力大,成绩上不去。”但在新年晚会上,他和另外两名同学表演的相声《改革》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让他重新拾回信心,正如他后来写给余景明的信中所说:“我想找回当初那种‘无所不能为,无所不能胜’的激情,演出成功为我找回了信心和激情。”有着这种信心和激情,他毅然理光了头发,向高考做最后的冲刺。果然,在高考中,他取得了高中以来的最佳成绩,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
看似怪异的举动,却成了学生的动力,余景明提醒家长,面对孩子的异常行为先不要下定论,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他们。社会是日新月异的,孩子的行为并不如家长想象的那么糟糕,很可能是积极、健康的。欲了解孩子异常举动背后的原因,可以多和孩子的教师取得联系,与孩子的好朋友交谈。孩子不愿和父母说的话,有时候会和教师、朋友畅所欲言。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许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拿自己的话当耳旁风。要知道,现在的孩子是伴着“声光电”成长的,与家长年幼时候的接收系统完全不一样。如果家长固步自封,仍然用传统教育模式来教育孩子,当然难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家长有时候甚至会成为厌烦的符号。
孩子出现异常行为后,家长应该放下说教的架势、长者的姿态,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沟通。沟通不同于灌输,家长要尽量少说,把话语权留给孩子,多扮演听者的角色。听孩子说想说的任何事,哪怕是你认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孩子和你说起,那么在他心中,这件事就是重要的。听孩子说话要学会听话听音,注意孩子的语气、神态。对一些不方便当面谈起的话题,家长可以以书信、网络或者短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孩子出现异常行为后,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余景明建议家长,给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为其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细微之处多关怀孩子,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关心自己的,是时时刻刻与自己站在一起的。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揣着一颗平常心。不论孩子出现如何令你惊讶的异常举动,多理解,多沟通,就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