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慧英老师在讲课。
| |
时间:3月4日14:30~15:15
地点:市六中初二(4)班
授课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藤野先生》
听课感受:循循善诱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使学生在兴奋活跃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把知识消化、吸收。
鲁迅的文章因其时代背景特殊,语言晦涩,而曾被专家呼吁“请出”中学语文教材。中学校园里也一直流传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怎样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将鲁迅的文章润物细无声地灌输给学生?请看市六中的高慧英老师是如何上课的。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希望同学们能用以下三个词语来认真学习,这三个词分别是“体验”、“思考”、“欣赏”。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重音和声调。
……
师:读得很好。如果让你们读,你们觉得哪个词是应该被强调的呢?
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无非”。
师:为什么要强调“无非”?
生:它体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所表现出来的丑态的失望。
师:都有哪些丑态?
生:樱花下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帽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到了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师:假设你是鲁迅,请体验一下你(鲁迅)看到同胞们这种装扮和表现后,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生:失望、厌恶、悲愤……
师:思考一下鲁迅为什么会失望、厌恶和悲愤?
生:鲁迅远去日本求医是想拯救国人,使他们强身健体,可是跟他一道去求学的同胞们却只顾赏花、学舞蹈,不求上进,所以,他感到失望、厌恶和悲愤。
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鲁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达这种情感?
生:比喻、夸张和反语。
师:很对!接下来谁能告诉我,课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可作者为什么一上来就写东京和清国留学生,而只字不提藤野先生?
生:为了给下文做铺垫?
师:好,我们现在来看被铺垫的下文。在这里藤野先生出现了,藤野先生长什么样子呢?
生: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师:如果你是画家,根据这9个字,你能把藤野先生画出来吗?
生:能!
师:为什么能?
生:因为鲁迅写出了人物的相貌特征,所以能画出来。
师:鲁迅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藤野先生的外貌?这种抓相貌特征描写的本领值不值得大家欣赏、学习?
生:白描的手法,值得!
……
一堂45分钟的课不知不觉结束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尤其是坐在最后两排的同学,发言非常踊跃。“三怕周树人”的现象在这里丝毫没有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