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活跃着一批带有神奇色彩的人——“职业打假人”,他们深谙造假辨假之道。
近日,记者采访了两位“职业打假人”,向您揭秘一些不良商家造假的手法,教您如何辨别一些常用商品的真假。
打假高手:
任乐亮,42岁,“职业打假人”,某产品授权的质量监督员,有5年打假经历。
赵洪伟,38岁,有8年打假经历。
第一课:买手机
要诀:不要迷信进网许可证
造假手法:现在手机市场比较乱,许多消费者掌握了自认为保险的辨假诀窍:查进网许可证号。这一招在任乐亮看来也不保险,因为进网许可证号也有可能造假!
进网许可证号其实就是一个销售许可证,有了进网许可证的手机才可以到市场上销售。可是,一些厂商为了节约成本,一个进网许可证号可以用到许多手机上,就像汽车牌照套牌一样。消费者到主管部门查,确实有这号,但是东西确实是假的。
对策:任乐亮说,虽然手机种类多,造假手法也非常多,但是只要留心“三看”,大部分的假货还是能看出来的。
一是看做工,假手机一般做工粗糙,翻新的手机打开之后,仔细观察就能看到使用过的痕迹。
二是辨别进网许可证的真伪。假的进网许可证表面发亮、反光。真的进网许可证字体有立体感,在光源下怎么照都不会反光,用手触摸有凹凸感。
三是看包装,手机机身号、包装上的号码和保修卡的号码必须一致。
第二课:买玩具
要诀:看三项信息
造假手法:赵洪伟说,因为儿童用品的利润大,现在一些不法商贩将黑手伸向了儿童玩具:一些毛绒玩具填充物是边角余料,这些产品的主要危害在于未经严格消毒,可能成为病菌的温床,被人体吸入后诱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儿童接触后,皮肤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轻则出现红色斑点,重则可能产生中毒反应。
对策:赵洪伟说,辨别假玩具的方法是注意产品包装上的三项信息:有无企业名称、地址和产品执行标准,购玩具最好到正规商店或超市购买,以防购买到“黑心棉”制品。如有可能,最好将填充物拿出来观察。
第三课:挑服装
要诀:看标志
造假手法:任乐亮说,许多名牌服装的新款刚上市,造假者就闻风而动,买回一件拆开仿制,一夜之间就能造出假名牌。还有一些来自南方的高仿服装,做工、质量也相当不错,有时甚至是生产厂家得到授权生产一批服装时,额外多做一批以低价流入市场。
对策:任乐亮说,服装材料种类非常多,许多材料消费者听都没有听说过,要辨假需要有专业的仪器和手段。但是,辨别假服装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秘诀就在消费者平常不太留心的标志上。
按照规定,服装的标志必须标明两个标准,一个是安全标准,样式是GB18401-2003;另一个是执行标准,样式是FZ/T
xxxxx-xxxx,某类。如果衣服标志上没有这两个标准,那么这件衣服肯定是假货;如果其中有一部分不达标,也可以判定整个产品不合格。
第四课:买化妆品
要诀:不要迷信防伪电话
造假手法:赵洪伟说,一些所谓的进口化妆品来源地大多是广东、上海、浙江等一些大型批发市场,在那些地方,有较大规模的化妆品批发集散地,一个市场里有好几百家批发商,他们除了有店面外,还会有网站进行批发销售。
那么这些批发商的货又是来自哪里呢?一部分是香港过来的水货,另一部分就是在当地灌装的假货。
对策:赵洪伟说,化妆品的真伪辨别难度非常大,只有专业人士通过色泽、气味等比较才能看出来。虽然化妆品真假很难辨别,但消费着购买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不要迷信包装。根据规定,国产化妆品必须有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号;进口化妆品必须标注产品的备案文号,特殊用途化妆品也须标注产品的批准文号。不要迷信这些,造假者为迷惑消费者,往往盗用正规公司的各种证号、批准文号,如果稍不注意,就会上当受骗。
二是不要迷信防伪电话。有些化妆品,为了打消消费者疑虑,往往给你一个防伪电话,打过去一问,会被告知这是真品,可是,接电话的人都是造假者,怎么可能告诉你你买的是假货?
第五课:买药品
要诀:“望闻问切”
造假手法:任乐亮认为,药品造假的方法概括起来有5种:一是将一些面粉、滑石粉或植物粉末等经过加工做成片剂、丸剂、胶囊剂,包装后就上市。二是假冒知名企业的药品,假药的外观与正规药品十分相似。三是不良商家对一些对症作用较强的药物加以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剂、丸剂等剂型,标示的作用往往与加入的药物的作用无关,销售给一定年龄段的特定人群。四是造假者把一些疗效迅速、确切的化学药品加在中成药和保健食品的胶囊壳或糖衣中。五是把价格低的药品装入价格高的药品包装中,以廉充贵。
对策:任乐亮说,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可以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辨别药品真伪。
“望”是看标签、包装、说明书等直观的内容,如检查包装的印刷质量、片剂的颜色等。
“闻”是对药品的气味进行辨别,许多中成药根据成分,有特定的味道。必要时,也可以用燃烧、加热等方法辨别。
“问”是问清其疗效和作用范围,一般来说,含有“根治”、“无副作用”、“最新技术”等介绍的药品真不到哪儿去。
“切”是通过对药品的触摸、捻压等手段进行鉴别,如检查片剂的硬度,胶囊内药物颗粒的细度和颗粒大小的均匀度、糖浆类药品的黏稠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