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全国人大广东团分组讨论时谈到医生的职业操守,批评那些把病人当商品的医生“良心坏了”。
四川21岁女孩魏巍因取腰椎上的钢板,上午8时40分左右进了一家医院的手术室,3小时后,医生告知家属医疗器械不匹配,须等从成都发货回来后才能手术,直至下午5时后,病人才出了手术室……让患者在手术台上耗上几个小时等手术器械,如果不是医院管理的极度混乱,就是某些医生的良心坏掉了。
良心靠不住了。也许在某些穿白大褂的人看来,手术台上的患者,不过是一台待修的机器,早一个钟头修理与晚一个钟头修理,没有什么大区别。可就算是修理电器,街头修理摊点上也多竖有“立等可取”牌子的。
维系着一个个生命的医生不是圣人,当然不能指望他们具备超常人的道德水准。但再不济,也不应该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在我国古代,悬壶济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等,都是医生职业道德的佐证,医者从业的道德执照希波克拉底誓言“……余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之所及,遵守为病家谋福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之败行……”
不过,在为汪洋“有些人良心坏了”的直言快语叫好同时,还需要强调一下话语的背景。
据报道,讨论会上,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钟焕清介绍,高州医院是一个山区的县级医院,但是每天病人2200多,每年出院病人6万多,接近省级医院的水平。该院主要是技术水平、服务水平、住院费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医生从不收红包,但该院医疗设施先进、医生福利和收入也达到发达地区水平,最高可达30万元以上,医院职工私家车多达300辆。
可见,即便是在看病贵、看病难成了普遍现象的情况下,赓续医德至上优良传统者依然还能“名利双收”,这为亟待改革的医疗制度和迫切希望改善医疗服务的公众,留存了希望与信心。
良心靠不住了,靠什么?解决医院和医生“良心坏了”的问题,显然不能仅靠医疗主体自觉。因为,我们很难指望凭医生的个人操守,以牺牲个人的利益为代价去和整个制度抗衡。维护公益性和调动积极性,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必须解决好的两大问题——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能以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同时医护人员的自身权益也应该得到切实的保障。
建立起一个令医院和医生自觉遵循的良性行医制度,其实比道德性的构筑更迫切、更现实。良好的制度才是医生良心不坏的基础与保障。医务人员凭良心,更凭高超医术与责任心,贴心为病人,病人及家属才能放心、安心、暖心,我们才可能生活得更顺心、舒心、开心,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稳定发展才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