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钟情美食的人来说,寻找洛阳的汤,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滋润喉腔,是在寻找的过程中满足感官和内心的情愫,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美和品味美,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和可人的汤约会,从缠绵迈向热烈。
已经不记得喝过了多少洛阳的汤,我从东西到南北,从大街到小巷,从城市到村镇,从亭台楼阁到简陋小舍,待那滋味在舌尖上历经多年的品鉴、停留、回味和沉积后,唯独爱上了牛肉杂肝汤。喝上一碗热热乎乎的杂肝汤,那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那个味道呦,略微臭臭的,却又香香的、咸咸的、辣辣的、鲜鲜的……
说起杂肝汤的历史,从清代迄今已有上百年,据说老洛阳人都爱喝南关的杂肝汤。牛肉汤本是用牛骨和牛肉熬制,不知何时何人把剩下的“牛下水”也一起熬煮了,牛肉杂肝汤自此诞生。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闻起来有一股臭臭的味道,因此也叫“臭杂肝”。
熬汤是件苦差事,先将几十斤的“牛下水”放到大锅里用开水焯一遍,这道程序做好了,汤的纯净就有了保证。然后,把焯过的“牛下水”放到熬汤大锅中,大火煮,小火熬,3个多小时后,把熬汤大锅中的油撇起舀到铁桶中,这种油叫做“撇汤油”,是调制杂肝汤的必备原料之一。
调制杂肝汤的铁锅连着熬汤的大锅,打开熬汤锅下面的闸门,滚烫的清汤就流到了大铁锅中。调制杂肝汤时,将“撇汤油”、牛油、辣椒油舀到汤锅中化开,再放入用大料、盐、味精混合的调料,一锅臭杂肝汤就调制成功了。
这汤喝着真是美,还很实惠,常常让人大快朵颐的同时心生疑虑,这神秘的臭味是从哪里来的呢?汤馆老板介绍,这是熬汤的时候,“牛下水”自然产生的“脏气”,跟臭豆腐的制作工序完全不同,这就是臭杂肝的秘密所在了。
作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之一的洛阳杂肝汤已经向有关部门申报。如同多年的情感终于有了归宿,在那个早晨我一边喝着杂肝汤一边喝着二锅头,平生第一次在朝阳中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