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丁先生和芮女士先后在我市同一家医院的心内科接受心脏病治疗,结果芮女士比丁先生先康复。同样的情况咋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医生解释说,心脏病患者能否在心理上恢复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身体的康复,而且情绪容易出现低落的患者心脏病复发几率明显较高。
据市第三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立鹏介绍,情绪与健康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良情绪对人的健康极为不利,对于心脏病患者尤甚,患者抑郁、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等精神状态会对心脏功能康复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按时服药是控制病情的最佳手段。不过,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应积极配合医生消除情绪低落和恐惧心理,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李立鹏建议,心脏病患者可以及时同医护人员、亲友谈谈自己的感觉;适当参加心理康复活动;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节饮食,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学会过平淡、轻松、愉快的生活。
具体来说,患者要牢记“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积极与人交往,正确看待疾病,消除急躁心理。树立合理科学饮食观,饮食有规律,不过饥或过饱,多食新鲜果蔬、植物油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适当摄入含纤维素食物等。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适度锻炼,如散步、慢跑等,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恢复发病前喜欢的锻炼活动。适当、适度的体育锻炼能使心脏病患者心情愉悦,提高其身体抵抗力,但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并咨询医生后确定锻炼的方式、方法,一旦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刻停止,必要的话应及时就医,以免带来“身心伤害”。治疗期间,亲友的鼓励与信心对患者也很重要。
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学会自我放松,保持稳定情绪。
李立鹏提醒说,心理健康和身体康复是相互成正比例关系的。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讲,坚持服药和消除焦躁等低落情绪同样重要。与病后很快就恢复心理健康的患者相比,病后一直情绪低落的患者心脏病复发的几率要高,而且他们还容易出现厌医情绪。此外,情绪低落的患者死于心脏病复发的几率也明显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