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马沟生态园“兼职”地震宏观监测点。 |
| 生态园一角。 |
| 察看电子监控录像。 |
| 鸡鸭成了“地震义务预报员”。 |
|
王保国是西马沟生态园的饲养员。一周前,他又有了新的职务——地震宏观监测点监测员。
为了做好地震预报工作,我市古法今用开建一批以动物异常观测为主的地震宏观监测点。西马沟生态园是城市区第一个挂牌的地震宏观监测点。
2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涧西区西部山里的西马沟生态园,园内养殖场分布在3个山头上,里面饲养的动物种类有鸡、鹅、狗、鱼、青蛙、田鼠等,还有一口便于直观观测水位、水质变化的水井。
“全国人民都在为玉树捐款、捐物,我也要为抗震救灾作贡献。”王保国由衷地说。该监测点是4月15日挂牌的,王保国主动请缨义务兼任监测员,对动物的活动进行全天候监控。
几天来,王保国每天都要到鸡场、狗圈、鱼塘转好几圈,晚上还要每隔一定时间看一下电子监控录像。
“没有异常情况也要坚持登记。一旦有原因不明的动物异常现象,要立即上报区科技局。”王保国说。
“虽说‘鸡飞狗跳蛇出洞’并非绝对是地震前兆,天气、动物习性、人类活动等也能引起动物异常反应,但有不少动物异常准确预报地震的成功先例。”市地震局局长孙海洋说,我市地震监测双管齐下:一方面是养殖场动物、水井异常监测的“土方法”,一方面是包括地倾斜、电磁波、地电、地温、地磁等前兆观测手段在内的“高科技”。
“‘高科技’监测见长于长期地震监测,‘土方法’则对临震预报来说非常有价值。”孙海洋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我市开始设置动物观测点和水位观测点,2008年汶川地震后,观测点数量明显增加,目前,全市已超50个。根据全市防震救灾工作方案,今年年内,每个县(市)区要增加地震宏观监测点1个以上。
养殖场“兼职”地震宏观监测点,数十万动物成了“地震义务预报员”。孙海洋说:“这叫‘群测群防’。” (相关视频见洛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