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但会重演。”
美国《福布斯》杂志27日评论,这句名言似乎可用来描述高盛集团的一脑门官司,因为这已不是美国政府第一次为金融危机粘贴脸谱,或者面具。
历史重演
美国历史曾多次演绎,某人或某机构被指认为泡沫破灭或金融危机的元凶。
弗兰克·夸特罗内曾是瑞士信贷银行的投资银行家,协助过思科公司、亚马逊公司等数十家技术类企业公开上市。互联网泡沫2000年破灭后,他接受数次审讯,但官司最终息事宁人。
迈克尔·米尔肯则是20世纪80年代垃圾债券的“海报男孩”。1990年,他承认6项罪名,包括违反美国证券法。
拉特格斯大学市场历史学家尤金·怀特和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西拉认为,高盛案酷似20世纪30年代的查尔斯·米切尔案、艾伯特·威金案和费迪南德·佩科拉案。
米切尔曾供职花旗银行前身国民城市银行,因不满足于仅仅承销和发行债券,开始向银行储户推销股票和债券。威金则供职于摩根大通银行前身大通国民银行,同样把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活动合并至同一个屋檐下。国会针对二者的调查催生了1932年格拉斯—斯蒂高尔法案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案,前者分离了投行和商业银行活动。
树立典型
高盛高层27日国会过堂恰逢金融监管改革议案在国会进入关键时点。
《福布斯》认为,国会需要一个显而易见的反面典型,把他们对米切尔和威金等人的调查如法炮制,使改革从日程变为法律。
乔治敦大学客座教授菲利普·斯瓦戈尔说:“给问题找张脸,这是人的本性。”
斯瓦戈尔和费希尔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肯·费希尔认为,揪住高盛不放的过程事实上干扰了人们探寻问题本质。
“我们正寻找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原因。”斯瓦戈尔说,“但原因不止一个。”
他说,美国政府应好好总结评级机构利益冲突、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和美国存在的其他问题。
各得其所
参议员卡尔·莱文领导的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说,他们掌握的证据为国会通过金融监管改革议案提供了理由。
高盛高管国会受考当天股市收盘时,高盛市值增加了5.49亿美元。
加利福尼亚大学证券法教授罗伯特·希尔曼告诉美国彭博新闻社记者:“双方各得其所。国会可能做了他们感觉不得不做的事情,把高盛人拎过去并让他们难堪。高盛的目标则是阐明他们未卷入欺诈或非法行为。双方可能都做到了。”
国会方面,一些参议员利用这一场合宣传自己有关金融监管议案的立场。莱文在总结听证会时呼吁实施比议案内容更严格的金融监管措施,但包括汤姆·科伯恩在内的共和党议员说,他们感到议案没能解决诸如如何处理“大至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