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2日宣布,决定自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后大中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的高点。
这样一则消息让节前A股最后一次反弹无功而返找到了“归宿”。然而,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并不是此前热议的加息,而是仍然使用调整准备金率的老手段,其目的一是确保商业银行有比较充足的资金充足率,另一个目的则是防止投资过热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的出现。这里所说的投资过热主要指的是房地产市场,但对股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影响,尤其是货币政策这一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高悬。
央行货币紧缩政策主要有两种,一是加息,二是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是自央行明确地开始进行货币调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今年调了三次,而加息却迟迟不来,这也是让股市难以安心的一大原因。而表现在股市方面则是指数频繁震荡,资金不敢过多地进入市场,尤其是每当关于货币政策收紧一有风水草动,股市就有敏感地反应。
不论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动向,还是股市消极的反应,其实都不难理解。以前者为例,央行迟迟不加息也是有顾虑的,2009年以来,央行出于对整盘经济大局的考虑进行了货币大宽松,以此来自刺激经济逐渐回暖,反映在企业层面则是通过降息来降低企业的成本。而进入到2010年以来,经济进入了调整、稳固的层次,一方面要使经济进入良性的回暖过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内面临着因投资过热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因为一旦加息,而经济并未真正的回暖,国内经济很可能进入高通胀、低增长的滞胀阶段,这是管理层最不希望看到的。因此,国内的货币经济政策仍然可能以量化为手段,即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这也符合温家宝总理所提出的“因时而动”的策略。
然而,股市可能因此持续地低迷,即便存款准备金率的负面效应不断减小,股市也无法出现持久地反弹,因为仍然有加息这一“明剑”高悬。这也不难理解,一方面股市往往因为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压制着股市的反弹,另一方面加息不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济基本面的不确定性。在经济政策不支持以及经济基本面回暖不确定双重因素的打压下,A股短期内企稳反弹仍存在不确定性。
可以预期的是,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仍然会持续,但加息何时到来是个未知数。一个大胆的预测是,加息不来,股市难以出现确定性的反弹;一旦加息来临,将预示着又一次的投资良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