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在南京“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语惊四座:“中国高校的新楼,牛津快比不上了,我们最特别的优势——昂贵的导师制遇到了财务的挑战,但是我们不会因此放弃传统,我们可以停止投资楼房和设备,但不会停止投资导师制。坚持对人的投资,并事事做到优秀,是最根本所在,无论是教育理念、招生还是教师团队的建设。”
堂堂的牛津校长竟然跑到南京“哭穷”?这座有着900年历史,至少产生过25位英国首相、30位外国首脑、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位国王的世界一流大学,真的“差钱”到要停盖大楼的程度?
千真万确。让我们听听前任校长约翰·胡德的离职演说吧——“牛津预算连续4年亏损,面临严重财务危机,未来10年需要超过10亿英镑的投资,以将学校‘不合需要’的设施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准。”
事实上,牛津拥有完备的筹款制度,在英国大学中“吸金”向来首屈一指。那么,这些钱都流向了何方?真的是只投“人”不投楼,再穷不穷教学?
汉密尔顿校长给我们算了几笔花销账——
一是为学生提供高额奖学金。牛津为本科生每年提供10550英镑的助学金。汉密尔顿上任后提出“零需求”奖学金制度,即根据学生的学术能力招生,不让任何一个达到牛津入学标准的学生付不起学费。
二是学费多年“不涨价”。牛津本科学费上限一直是3225英镑。若与国内高校学费20年增长25倍相比,汉密尔顿真有点“死脑筋”。
三是对本科生的投入居英国高校之首。“我们培养一名本科生每年要花1.6万英镑,4年下来就是6.4万,其中导师制是‘大头’。”汉密尔顿说。
四是金融危机后政府拨款有所减少。目前,英国政府每年拨给牛津大学的教学资金约5200万英镑,平均到每个学生约合4000英镑,扣除3225英镑的学费,学校每招一人每年要“亏”8775英镑。
“穷”大学、富教育,从汉密尔顿身上,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高贵的“大学精神”,这与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大学在大师,不在大楼”的至理名言,何其相似,又何其发人深省?(林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