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29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土地买卖中的 妇女问题
古代邮驿的辉煌时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5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春秋 邮路馆驿文化
古代邮驿的辉煌时期
记者 孙钦良/文 李玉明/图
  隋唐时期,通信已成为日常所需,且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唐代,社会开放了,人们的交往就增多了,社会充满活力,五花八门的通信方式也纷纷出现。

  隋唐:

  到了隋唐时期,洛阳又重新打起包裹,把依旧存在的帝都心跳,收拾到新建的城郭之内,从坍塌的废墟上挺起身来,向世人展示她的魅力。

  先是隋炀帝,打造了驿路新格局,异想天开地发明了“水报通讯”。起因是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隋炀帝到北疆巡狩,不料被突厥人围困于雁门。当时信息不通,没有现成的驿路,炀帝十分着急,便命人用木头系住诏书,将其放入汾水漂流而下。援军接到诏书,火速赶来支援,遂使炀帝突围。

  《隋书·史万岁传》中还提到一种类似“漂流瓶”的通信方式,说是隋军攻打陈国的时候,因“水陆阻绝,信使不通”,大将史万岁急中生智,想出一个妙招,把告急信放在竹筒内,顺江而下,漂到主帅杨素的大营,使杨素顺利收到了情报。

  到了唐代,洛阳诗人元稹,也爱用竹筒盛放书信的方式寄信。元稹和白居易、钱徽、李穰几位诗人是好朋友,四人分别在吴兴、杭州、苏州、会稽(今绍兴)四地做官,诗书往来时,多用“水上邮筒”,此举被誉为雅事。唐朝诗人贯休有诗云“尺书裁罢寄邮筒”,称道这种风雅之事。

  可是,这类水上通信,我咋想都觉得玄乎,要想成功得有几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有流动的江河水系;第二,双方必须事先有约定;第三,必须把水流速度计算准确;第四,必须派专人在水边等候,就这也很难接收到。可是,毕竟有了这种通信方式后,隋唐两朝都认识到“水驿”的重要性,所以隋代在以洛阳为中心构建大运河时,非常重视水驿通邮。只是古人在发明“水报通信”时没有申报“专利”,要不然,后世利用“漂流瓶”传递信息的功劳该归于隋唐了。

  隋唐时期邮驿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便是驿路种类的扩展,不但有陆路驿站,还有水路驿站、大漠驿站。据《唐六典》记载,唐代鼎盛时全国有驿站1639个,其中陆驿1297个、水驿260个,剩下的是水、陆相兼驿,驿务工作者有2万多人。

  庞大的邮政队伍,对应的是驿站密布的邮路网。

  唐代最大的驿站称“都亭驿”,只有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才设置,每驿配驿夫25人,服务水平最高,专门接待外宾,类似“大使馆”。

  其他邮路上的驿站,规模和设施都比不上都亭驿,一共分为六级:一等驿站配驿夫20人,二等驿站配15人,三等以下递减,六等驿站仅有驿夫2人。水驿分为三级:业务量大的配驿夫12人,为第一级,第二级配9人,第三级配6人。

  唐玄宗统治时期,全国有7条重要驿路,以长安为中心,呈放射状辐射各地。其中经由洛阳的驿路,往东至汴州,再折向南,通往扬州、苏州、杭州,最后抵达福建泉州。所有驿路的传递效率都很高,中央政令一经发出,两个月之内可达边陲。国际性的驿路也有7条,分别通往日本、印度、中亚和东南亚各国。

  邮路通畅的大前提,是全国空前的大统一。驿路后勤保证的大前提,是全国经济实力雄厚。唐代驿站设施非常完备,驿站之豪华在唐诗中也有反映。在唐代诗人中,有两位诗人与驿站打交道最多,这两人便是元稹、刘禹锡,都是洛阳人。

  刘禹锡写的《管城新驿记》,描写了洛阳至汴州的一个大驿站——管城驿。这个驿站环境很好:“门街周道,墙荫竹桑,境胜于外也。远购名材,旁延世工……”意思是说,驿站门外有宽阔整齐的道路,周围栽着桑竹,像个大花园。盖房用的是从远方购来的名贵木材,装饰和做工都很精美,驿馆内有厨房,有马厩,有堆放粮草的仓储,有别墅式的高级住所,还有高大宏伟的门楼。驿站内的物质供应很好,主要膳食就不用说了,副食品种类也很多。《唐国史补》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江南有一个驿吏,请新上任的刺史参观驿站。这位刺史来到酒库,看到里面备有各种美酒;又到茶库参观,见各地名茶应有尽有;路过酱菜库,还没走进去,香味已经扑鼻而来。刺史赞不绝口,对驿站后勤工作很满意。

  唐代驿站,是直属中央的高级招待所,同时也是一个服务窗口,大小官员来来往往,难免会评价驿站的工作,如果搞得不像样,就要受到批评甚至弹劾,所以刺史刚上任就来视察驿站,这是可以理解的。除了驿站之外,还有一种叫做“馆”的场所,属于地方政府设置的宾馆,只提供食宿,不提供驿马,其豪华程度不亚于驿站,是地方官联络各地官员的平台。

  唐代由于疆域广阔,西域大漠上也有驿站,并设置有“明驼使”组织,利用骆驼来传递公文。这种骆驼行路速度快,“腹下有毛,夜能明,日驰500里”,所以叫做“明驼”(《杨太真外传》卷下)。唐玄宗时,著名番将哥舒翰,常派手下骑“明驼”进京奏事,日行500里,速度非常快。传说杨贵妃宠爱安禄山,也曾利用明驼传送龙脑香等礼品给安禄山。

  唐代还出现了“空中通信”,一是利用风筝传信,二是利用信鸽传信。其中信鸽通信,牵出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张九龄。张九龄少年时爱养群鸽,每与好友通信,就把信系在鸽腿上,指令它飞往固定地点。这些信鸽很听话,他称其为“飞奴”。据说李白、元稹也这样做过。

  上述通信方式的出现,说明唐代通信已成为日常所需,且日益多样化。社会开放了,人们的交往就增多了,社会充满活力,五花八门的通信方式于是纷纷呈现。同时我们还能看到,唐代邮驿启用了多种交通工具,陆路、水上、大漠三管齐下,陆路、水路四通八达,服务范围广泛,颇有点像今天邮政遍及天下的意味。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