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请时,主人邀客人点菜,客人一再谦让“客随主便”。酒过三巡吃主食时,“随便”声此起彼伏。主人面露难色,倒是服务员头脑机灵,调侃道:“先生,我们这儿没有‘随便’这道菜。”于是,有人吃面条,有人喝粥。
谁说没有“随便”这道菜?见到“随便”菜,是在朋友的家宴上。几个文友在酒桌上谈兴正浓时,嫂夫人在厨房询问:“再炒个什么菜?”“随便!”我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
几分钟后,嫂夫人端上来一道菜,口中还念念有词:“你们要的‘随便’来啦!”还真有“随便”这道菜?大伙的目光一下子都聚焦在托盘上。
这道菜,看起来颜色素淡,闻起来清香扑鼻,仿佛置身在乡间田野小径上;细细咀嚼,不油不腻,不甜不涩,大口大口地吃又极其爽口下饭,搁下筷来还让人回味无穷……
大快朵颐后,嫂夫人介绍了“随便”菜的来历:朋友在单位应酬极多,大吃三六九,小吃天天有。难得在家吃饭,每每扔给她一句“随便”。这“随便”,让人无所适从。
后来,她发现老公平时吃荤腥油腻多,坏了胃口。她自个儿琢磨出了这道清淡的家常菜肴。
管好男人的胃,拴得住老公,大家对嫂夫人伸出了大拇指。朋友也在一旁附和:“每次应酬回家,就着这道‘随便’菜,喝点小米粥才不会醉。以前,我喝完酒从来不吃主食,容易醉。这道‘随便’菜,我是吃上瘾啦!”
原来,“随便”也是一道爱的家常菜,既能开胃调口味,又能解酒去腥气,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教人如何不想吃它?酒足饭饱后,我向嫂夫人讨要了“随便”菜的配料:大白菜、精肉丝、大蒜、千张丝、香菇片。嫂夫人还特意叮嘱我,要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上适量的干红椒、盐、味精和糖,爆炒一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