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我把青春献给你 作者:冯小刚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
徐老师(冯小刚)
1999年9月19日9时,我与徐帆女士结为夫妻。婚后我称她为徐老师。
徐老师不仅戏演得好,抓管理也很有一套,通常来说是抓大放小,疏而不漏。看上去,人权、民主气氛都有,实际上是内紧外松,发现问题绝对不手软。也就是说,徐老师可以不开枪,还可以往炮楼下扔水果糖,但你得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是在徐老师的机关枪射程之内的。
我喜欢在铁腕人物的统治下俯首帖耳,免得自己煞费苦心追求真理。我对自己很清楚,威逼利诱之下是可以走正路的,放任自流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的许多良好习惯都是在徐老师的严格管理下逐渐养成的。
比如说:每天坚持洗脚换裤衩,袜子穿两天就得换干净的,小便完了不忘冲水,晚上刷牙,不喝自来水管里的凉水,吃完饭擦嘴,烟灰不弹到烟灰缸外面,起身前想着把沙发靠垫摆好,挂毛巾时上下对齐,汽车里放纸巾等。
徐老师不仅对我严格要求,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就像朱子治家格言中所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家里的日常用品都有适量的储备,每逢下雨汽车后备厢准会出现一把伞。不仅如此,徐老师还非常喜欢把握生活的情调。外出演戏归来,她必跑到花卉市场讨价还价买回几捧鲜花,让它们分别盛开于书房客厅的各个角落,然后点燃香,令室内香气迷人。逢此情景,我都如在雾里云端。
我常对她说:你这是资产阶级情调。
她问我:又有资产又有情调有什么不好?
母亲去世后,我在西山为父母大人购置了一块墓地。安葬的那天,一切都在徐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得井井有条。我还记得一些细节,她先用一个纸杯斟满一杯酒,沿着我父母墓地两侧的墓碑边洒边说: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叔叔阿姨,我爸妈今天刚搬来,往后你们就是邻居了,希望你们和平相处,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也请你们一定原谅,我们这里先给你们敬酒了。洒完后,她又斟满一杯放在我父母墓前,然后另取一纸杯,用一些米粒填满杯子,点燃3炷香插进米粒,让我和姐姐、姐夫还有两个侄女祭拜,自己则退到一边安静地等待。
她对我说:要用纸杯,纸杯可以还土,不会破坏环境。
总之,我家徐老师的优点是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一句话:娶了她我三生有幸。
嫁狗随狗(徐帆)
我丈夫属狗,人也特别“狗”,嫁给他是我万没料到的。
领结婚证的那天,我终生难忘。我忙了一个礼拜,好不容易把介绍信、体检表、户口簿、身份证等能想到的所有材料都备齐了,到了登记处,万没想到我的户口簿出了问题。因为我是集体户口,单位还没有给我们换新的户口簿,登记处的人让我们上东华门派出所换成新户口簿后再来登记。可我们跑到派出所,出示登记处的证明信后,人家说:你们单位有24个人都没换呢,要换一起换,不能单个换。他一下子急了,说:我又不跟24个人结婚,为什么非等他们一起换?而且登记处说了,你们看了他们出的证明就会给我们换,可到你们这儿又说不行,这不是来回折腾人吗?他又赌气对我说:算了,太麻烦,这婚我不结了还不行吗?直到今天,看到我们的结婚登记照,都会想起他当时跟人家犯狗脾气的样子。
还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几年前,我们一起去纽约参加《不见不散》观众见面会。活动期间,主办方安排大家去“大西洋赌城”参观,他没去,让我陪他去长岛,说当时拍《北京人在纽约》的时候,他们剧组在那里一个小镇上住了好几个月,小镇上有一家旧货店,他们剧组的人总去逛。他还记得开店的是一个老太太,一晃快10年过去了,他特别想再去看看那家旧货店,不知道那个老太太是否还健在。
我俩开着车找到那里,一进小镇,他就显得很兴奋,像老华侨回到了家乡似的,连连说:就是这里,就是这里。接着我们又去找那家小店,找到后,他慌了神似的下车,快步走到小店门口,火急火燎地说:给我照张相。他是从不主动吵着要照相的人,这次一连照了好几张。进了店,一眼就看见了老太太,他握着人家的手,激动地对我说:就是她,没变,一点都没变。之后,他用磕磕绊绊的英语跟老太太聊,说的什么我听不懂,好像老太太也听不懂,但我能看出来,他特别激动,而老太太一直也没有想起来他是谁,态度还有点不耐烦,两个人一冷一热,形成很大的反差。后来,我们共同选中了一件造型非常独特的老式茶壶。老太太见我们要买东西,一下子热情起来,脸上堆满笑容。离开小镇时,他显得有点失落,但仍流露出浓浓的怀旧之情。
我们俩在一起是一种互补,虽然也有磕磕碰碰,那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缀。我属羊,他属狗,这辈子我是被他看死了,谁让他是只牧羊犬呢。有牧羊犬看护的羊,走路吃草都踏实。其实我也很怀念旧时代,那时候的女人嫁了人之后都随丈夫的姓,一听就知道是谁家的媳妇。有段时间兴起个性车牌,当时我想,如果我要上车牌,就一定在我的车牌号前加上FXS三个字母,意思就是“冯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