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打工皇帝”唐骏和“打假教父”方舟子不期而遇的口水战,一方面炒高了他们的知名度,一方面使得“文凭工厂”迅速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而细心的人们发现,在所谓教育最发达的美国,“文凭工厂”早已遍地开花,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野鸡大学”。
成为文化的“野鸡大学”
人们未必知道的一个事实是:美国大学都曾是“野鸡大学”或“文凭工厂”。它们不是不合乎学术资格认证,而是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学术资格认证制度——直到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里尔法》之后,相关制度才逐步创立起来。
当时的美国大学虽然课程简单,不限学生年龄,学习时间随意,却改变了美国人对知识的看法。以前种果树、养牛、种玉米被看成是不需要专门知识的,现在有了大学,知识和教育背景开始成为从事这些职业的一个条件。
大学文凭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要求获得文凭的人也就空前地多了起来。既然有需要,就会出现供给。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波“文凭工厂”高潮就此出现。它们给那些需要文凭,但又不想真的进大学学习的人们提供了无数现成的“学位”。1876年,主管美国教育的伊顿称“‘文凭工厂’大学是美国教育的耻辱”,可见该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之后,美国大学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虽然令美国人在教育方面产生了一些莫名的自豪感,但是,也恰恰因为大学生太多,所以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在工作市场上就受到歧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买文凭便日益成为他们摆脱不利局面的一个手段。
另一方面,由20世纪50年代美国二战老兵读书问题延伸出的大学资格认证制度,非但没有遏制“文凭工厂”的日渐繁荣,反而造就了第二波“文凭工厂”高潮。这是因为美国高等教育实行由政府部门负责学校“注册”事务,由民间行业协会进行“认证”的制度——由于需求太大,许多不法者铤而走险,制造出一些“野鸡认证机构”,来认证自己的“野鸡大学”,甚至还采用“搅拌式”造假的办法,既认证真的大学,又认证假的大学,弄得真假难辨。
到如今,美国到底有多少“文凭工厂”,谁也说不清楚。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的一篇文章说,每年“文凭工厂”的进账高达5亿美元;俄勒冈州和密歇根州曾一度公布“文凭工厂”名单,前者的名单上有260所,后者的名单上有600多所……假学历的买家早已遍地,包括五角大楼、消防局、医院、私人诊所,究竟有多少人从“野鸡大学”获得过文凭,更是无法统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美国人向来不重学历重能力,但“文凭工厂”猖獗到如此地步,联邦政府也不得不出面管一管。1980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曾把打击“野鸡大学”作为头等任务,并为此成立了一支特别行动小组,一举歼灭了50个大型诈骗团伙。但10年过去了,当小组成员艾伦·艾齐尔提前退休后,此波打击力度渐小。
与此同时,互联网开始风靡世界,这给造假者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只要稍有技术能力或找专业网络公司帮忙,就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制造出一个大学来,其网页几可乱真。这些“野鸡大学”往往是狡兔三窟,有的干脆在美国司法权管辖范围之外的地方开办,而且经常是开一阵子,骗到一笔钱后就关闭了,然后换一个名字,另行开张,就算要追查它们,也难以找到幕后操纵者。另一方面,在美国,有关文凭的法律是各州自行制定的,有的州紧一些,有的州松一些,“文凭工厂”大多开设在法律较松的州。
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乔治·科林的经历颇能说明问题。2002年8月宁静的一天,他正在办公室工作。突然,电脑屏幕上跳出一条广告:出售大学文凭。“连续几个星期,他们起码发送了几万次这种信息!”科林回忆。于是,他决定拨打一下广告上的电话,看看这场电子攻势背后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没人接听,科林便礼貌地留了言。几天后,他接到了一位男子的回电,对方操着浓重的东欧口音,兴高采烈地向他解释如何花上4400美金弄到一个“派克伍德大学”系统工程学的博士文凭。如果科林不“感冒”的话,他还可以提供日耳曼语博士文凭。
科林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于是决定上网查查这所“派克伍德大学”。头一眼看去,它的主页跟其他文科大学一样,有学生服务信息、课程表、院系列表等等。但Google了一下科林便发现,这些课程表完全是从佛罗里达大学网站上复制下来的。他同时发现,校长致辞居然出现在了其他5所学校的网页上,很明显它们都是“野鸡大学”……
之后,科林开始了自己的打假生涯,迄今为止,他钓到的最大一条鱼是一所位于利比亚,名为圣瑞克斯的远程教育大学。其幕后操纵人阮朵可掌控着数十个网络化名、超过100个域名、至少21所文凭授予机构以及一条文凭生产线。她还拥有加勒比的境外银行账户。专家估计,她的产业链至少为她赚了700万美元,全部来自散布于131个国家的9600多名顾客。
一名制假者的自白
经营“文凭工厂”这股不正之风还逐渐从美国扩散到了其他国家,并且日益多样而专业化。
今年27岁、涉嫌造假的孙鹏(化名)是加拿大约克大学的毕业生,从留学生时代就开始涉嫌做假文凭,在2009年落网。这位造假者的坦白很是骇人听闻,他表示,过去4年间自己“每周做3个,碰到好的时候4个”,而且造假质量很高,“我的技术甚至可以伪造钞票”。
孙鹏还称,有些朋友曾在加拿大呆了3年,没上学,从他那里买了约克大学的假文凭,回去就找到了工作。这种事情很多,他的东西质量好,你根本分辨不出真假,就说纸张吧,“它的重量、质量、图案、颜色、字体、排版、大学校徽、印章、密封印等都和真的一样”。当调查员表示4000加元有点贵时,孙鹏说:“你会得到回报的,想一想如果你交了30年的学费,还得学30年才能拿到这个文凭。”
孙鹏一般在互联网上的论坛中发布自己的广告,令人惊讶的是,《星报》一名自称是李伟德的调查员在谎称想做一份MBA文凭时,他连对方身份证件都不用要。双方经过电子邮件和电话交流之后,约定在一个停车场见面。
3天之后,孙鹏开着自己的白色丰田车来到约定地点,将假文凭交给了调查员李伟德,这是一份约克大学著名的商业学院的MBA文凭,上面还凸凹印制着学院的口号:这份文凭代表着荣誉、权利和特权。文凭上面的毕业时间是2006年6月,还有学院深红色的印章以及当时的约克大学校长、加拿大前高等法院大法官Peter
Cory和约克大学总裁、前参议员Lorna
Marsden的假签名。当然,在这份标价4000加元的“套餐”里,自然还有一份李伟德在该商学院学习市场课程两年的成绩。未了,孙鹏还不忘得意地提示李伟德:“记住给你的文凭买一个镜框将它框起来,如果有问题给我电话,祝你好运。”
除了假文凭之外,孙鹏还能提供其他的假文件,有些价格高达万元。包括假的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认证信、中国教育部的认证信,以证明其客户在加拿大的学历。在与调查员见面之前的一份电子邮件中,他表示可以很快搞齐这些文件:“如果不急的话,给我一周时间,关键问题是你什么时候要货。”
但是孙鹏拒绝提供样品给购买者,因为他不愿冒被人抓到真凭实据的风险,更不愿这些东西落到竞争对手那里。为了防范某些雇主对文凭的查验,孙鹏通常在完成整个交易一周后,就将自己电脑里该客户的资料全部删除,并将所有文件送进碎纸机。他表示:“买了假文凭以后,这辈子你最不想见的人就是我。”
(据《看世界》)
新闻链接
“野鸡大学”有何特征
1.“速成”教育。只需要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周就能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当然这并非免费午餐,申请学位者必须支付高额“学费”。
2.学校名称和名校很相似,或者海夸校名,动辄称为“世界大专院校学会”、“西太平洋大学”之类,以提高身价、吸引生源。
3.不需要去学校也不需要面试,资料证书均可以邮寄,当然一些正规大学的需要耗时数年才能完成的远程教育项目并不属于这种情况。
4.“游击式”办学。这些学校大多在广告中夸夸其谈,联系方式中往往只有一个网址和电邮。没有正规校舍,即使开课也是临时租用教室,而且经常变换地址。
5.根据学位学历的性质收取学费,而不是根据学分收取学费。
6.没有固定入学时间,随时可以申请。广告中经常鼓动学生“现在就申请”,并宣称越早申请越容易获得“奖学金”,或者可以获得多项学位等。
7.利用垃圾广告邮件群发的办法来达到宣传的目的。广告中会有语法和拼写错误,使用拉丁文以及华丽辞藻,很多还公布“学历证书样本”。
8.自称是美国学校但是网址却不是以.edu结尾,由于没有资质的学校无法获得edu域名,就用.com、.net、.org等域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