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形影不离
爱对方胜过爱自己,让对方信任你、依靠你
□见习记者 郭立翔 实习生 潘立阁 通讯员 王少锋 安宇满 文/图
丈夫:李纯荣 79岁
妻子:陈爱琴 79岁
“我走到哪儿老伴都要跟着,要不是她‘缠’着我,我这命早就没了。”昨日上午,在瀍河回族区龙泉社区李纯荣家里,老人一句幽默的“爱妻感言”
把老伴陈爱琴逗乐了。
8年前的一天,李纯荣突发心肌梗死昏迷不醒,被送到医院。老伴陈爱琴在丈夫病床边守了半个月,直到他醒过来。之后李纯荣又发生了几次危险,多亏陈爱琴都陪在身边,将他从鬼门关拉回来。“老伴就是我的守护神,到哪儿我都离不开她。”李纯荣一脸幸福地说。
李纯荣和陈爱琴结婚62年,62年来,他们互相理解、包容,从没吵过架。
李纯荣和陈爱琴自小就定下了“娃娃亲”。16岁那年,陈爱琴坐着村里仅有的一乘花轿嫁进李纯荣家,两人才初次见面。“那时候我们还是孩子,对婚姻根本没有概念。”李纯荣说,虽然拜了堂,但两人并不在一起住,平时也很少说话。李纯荣外出求学,陈爱琴就在家里纺棉花织布贴补家用,“过了几年我才明白,她是要和我相伴一生的人,我要好好待她”。李纯荣20岁那年,两人有了第一个女儿。
1954年,李纯荣毕业参加工作后将陈爱琴接到了城里,“老伴把我照顾得周周到到的,老是给我打荷包蛋,做夹馍,生怕我吃不好。”李纯荣说,每天他俩一起看电视、聊天、散步,这平淡的日子就是幸福。
如今,两位老人已走过了“钻石婚”,他们的爱情秘诀是:爱对方胜过爱自己,相互体贴,让对方信任你、依靠你。
关键词:同甘共苦
夫妻间信任、尊重、理解、宽容、感恩最重要
□记者 冯莹雅 文/图
丈夫:张之友 74岁
妻子:梁淑珍 70岁
“这张照片是1962年我和老伴回洛阳探亲时,在王城公园拍的。我们风雨同舟52年,特别不容易。”昨日,梁淑珍摩挲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对记者说,当年她与丈夫都在三门峡工作,回洛探亲是最幸福的时光。
如今,这对古稀之年的夫妻已经走过“金婚”。
1957年,张之友在孟津县供销社工作,17岁的梁淑珍经常来此进货,两人日久生情。尽管女方父母反对两人交往,但两人的爱情之火越燃越旺。相识一年后,他俩在乡政府领了结婚证。
婚后不久,张之友和梁淑珍被调到三门峡工作。不久,三年自然灾害发生了。在物资匮乏的1960年,张之友在一次出差时得到了3枚煮鸡蛋,可他舍不得吃,将鸡蛋揣在怀里想带回去给妻子吃。不料,当他兴高采烈回到家时,却发现鸡蛋已坏了,他非常伤心。而梁淑珍在家也舍不得拿有限的粮票买粮吃,每天仅以黄面汤和胡萝卜果腹。丈夫回家后,她将自己从牙缝里省下来的3斤粮票交给了丈夫。
1963年,张之友调回了洛阳,梁淑珍响应支援农村建设的号召,同时也为了照顾孩子,支持丈夫好好工作,辞掉工作回洛当了农民。张之友经常出差,梁淑珍既要参加生产劳动挣工分,又要带孩子、照顾老人。日子就在忙忙碌碌中过去。
妻子的辛苦张之友都记在心里。有一年,在某矿区蔬菜公司做业务员的张之友给妻子写信:“不尽感激!”
如今,两位老人的两儿两女都已成家立业,他俩儿孙满堂,尽享天伦。说起婚姻美满的秘诀,他俩道:“同甘共苦,苦尽甘来。夫妻间最重要的是信任、尊重、理解、宽容和感恩。”
关键词:情深意长
还有啥事,能比两个人的快乐更重要
□记者 李岚 实习生 蒋晴宇 文/图
丈夫:孟亚廷 75岁
妻子:杨西华 72岁
一次邂逅,他认识了她;一句轻轻的鼓励,他对她顿生好感;一段美好的爱情,他和她仍在延续……少男少女时就结下的情意,令孟亚廷夫妇携手走到今天。
“你学习这么好,将来肯定能当工程师。”当15岁的杨西华说出这句话时,她没想到,比她大3岁的学长因此对她产生了好感。
1953年,孟亚廷和杨西华同在新安县上初中,他初三,她初一。在一次宣传新《婚姻法》的大会上,两人作为学校腰鼓队成员表演节目,休息时,杨西华对孟亚廷说了那句话,孟亚廷倍受鼓舞,不由对杨西华产生了好感。
孟亚廷说,后来,他托人把杨西华约到学校附近的小山上,把自己特意买的10颗水果糖往她手里塞。可杨西华的脸涨得红红的,一句话不说,一颗糖不吃……
不过,也正是这次接触让两人互增好感,长大后走到了一起。结婚那天,杨西华俏皮地把胳膊搭在爱人的肩膀上,孟亚廷把头歪向妻子,浅浅一笑,摄影师立刻定格了这一刻。
如今,孟亚廷把这张照片设置成手机屏保,一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夫妻俩的浓情蜜意;他们还喜欢牵着手在房前屋后散步。
记者采访时,往往是性格活泼的杨西华先把事情的结果说出来,孟亚廷紧跟着乐呵呵地补充一句:“记者不了解过程,我来说。”俩人“互补”,配合默契。
这对七旬夫妻认为,保持婚姻甜蜜长久关键在两个字:快乐。“和我共度一生的伴儿是我自己挑的,那么多苦日子都过来了,还有啥事能比俩人的快乐更重要呢?”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