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8版:洛阳·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七夕,追寻老照片背后的浪漫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0 年 8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七夕,追寻老照片背后的浪漫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今晚数万只喜鹊会在银河上搭起一座“桥”,织女和牛郎将满怀喜悦地踏上“鹊桥”,实现一年一次的相会,让世人为他们天荒地老的爱情感叹。

  时代变迁,青年男女选择伴侣的方式也在悄然变化,现代人的婚恋速度令人瞠目。但无论如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都令人向往。上周,本报寻找“老照片背后的浪漫”活动得到很多市民的响应,数十对婚龄超过25年的夫妻翻开一帧帧泛黄的老照片,讲述了深藏在记忆中的爱情故事。我们精心选择了6对夫妻的爱情故事,以飨读者。

  他们已不再年轻,有的即将走进“金婚”,有的已携手走过“钻石婚”,可在每个人的心里,婚姻就是一辈子的相守相依、互谅互让……就让我们从祖辈、父辈的和谐婚姻中,从泛黄的老照片里探寻婚姻美满的“秘诀”,领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谛吧!

  关键词:不离不弃

  即使步履蹒跚,我们也要相依相伴

  □记者 李岚 通讯员 潘丽娟 文/图  

  丈夫:黄转祥 76岁

  妻子:蔡德秀 69岁

  “前两天,我推着老黄到公园散步,一个老伙计开玩笑说:老黄行动不方便,你可不能抛弃他啊!我说:我俩永远在一起。”昨日上午10时,在涧西区上海市场社区一住宅楼内,年近七旬的蔡德秀用药棉擦拭着丈夫肿胀的双腿,含泪轻声说。

  这对1962年牵手的夫妻,已经相依相伴了近半个世纪。结婚时因为条件有限,他俩连张合影都没照。直到8年前,他俩才补拍了婚纱照。

  因为工作关系,黄转祥落下了严重的腿病,刚开始只是走路有点拐,现在已经发展到疼起来躺在床上动不了。黄转祥家卧室的床下有个竹筐,里面装满了治疗便秘、感冒、心肌梗死、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药。“只要他身体不舒服,我一般都知道该用什么药,他很依赖我。”蔡德秀说,48年来,她一直是他的“家庭医生”。

  对蔡德秀而言,黄转祥也是她的全部。当姑娘的时候,她曾天真地想“一辈子不结婚”,可是经人介绍和黄转祥相识后,便决定“要和他过一辈子”。“他比我大7岁,为人实在,会照顾人。”蔡德秀如此评价丈夫。

  现在,蔡德秀每天都用轮椅推着丈夫到附近的公园散步,步履蹒跚地一路向前。七夕将至,相声演员出身的黄转祥,准备自己编个小段子,作为节日礼物送给妻子。

  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两人一直美满幸福。他俩说,“诀窍”有二:其一,说话别起高腔,因为声音一高就像吵架;其二,夫妻俩生气千万别让第三人评理,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不仅不好调解还易引发更深的误会。

  关键词:生死相依

  只要他有口气,我就不放弃

  □见习记者 裴希婷 记者 郑凤玲 文/图

  

  丈夫:张会民 60岁

  妻子:张惠敏 56岁

  妻子叫张惠敏,丈夫叫张会民——武汉路中信重机家属院的这对夫妻在该家属院是名人,不仅因为名字谐音,更因为夫妻俩之间有着感人的患难真情。

  “一夜之间,天都塌了。”张惠敏现在回忆起丈夫煤气中毒的情形仍心有余悸。1994年7月,张会民因煤气中毒昏迷一天一夜。“我当时只差没给医生跪下了。”张惠敏说,她哭着求医生无论如何要救活丈夫,哪怕他成为植物人。

  在医院抢救七天七夜之后,又住院治疗4个多月,张会民意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身边一直不能离人。每晚,张惠敏一手提着尿壶,一手搭在丈夫手上入睡,丈夫一动,她就赶紧把尿壶塞到丈夫身下;丈夫无法正常吞咽,她就用两把勺子把药片碾碎,泡在水里一勺一勺喂进丈夫嘴里;丈夫大便时,她把卫生纸垫在手上,用另一只手托起丈夫的身子,让丈夫把大便解在自己的手上。

  出院后,张会民留下了后遗症,语言、行动迟缓,张惠敏却很满足:只要他有口气,我心里就踏实!

  然而,张惠敏也有撑不下去的时候。2003年的一天,看着家徒四壁和丈夫“迷茫”的脸,她心里没了希望,拿出麻绳拴在屋顶吊扇上,企图解脱。她刚把麻绳套在脖子上,丈夫突然反应过来,一把抱住她的腿说:“我不能让你走,你走了谁照顾我啊!”她心一软,抱住丈夫放声大哭。

  自丈夫患病的那天起,张惠敏就告诉儿子:“张家的大旗,咱娘儿俩扛着!”这一扛就是16年。

  今年是他们结婚35周年。上个月,亲朋好友为张会民过60大寿,席间,亲友们问他感觉幸福吗,他“嘿嘿”一笑:“幸福!一会儿见不到她就不行,我和她还得一起再活20年。”

  关键词:一见钟情

  温、良、公、俭、让,是他俩的“五字箴言”

  □记者 李岚 通讯员 徐琳 文/图

  

  丈夫:贾荫桐 90岁

  妻子:杜秀英 84岁

  “贾荫桐君与杜秀英女士摄影结婚纪念”——在涧西区天四社区的贾荫桐家中,贾荫桐摩挲着纸张发脆、多处泛黄的结婚照,喃喃地说:“那年我才23岁,一晃67年过去了。”

  贾荫桐是河北秦皇岛人,十几岁时远离家乡,到长春学木匠手艺。1943年,贾荫桐的师傅给他介绍了当地姑娘杜秀英。

  回忆起大半个世纪前的初次见面,贾荫桐记忆犹新:“她穿着整齐,头发乌黑发亮,单纯而美丽。”而对杜秀英来说,眉目英俊的贾荫桐也给她一种踏实的感觉。就这样,一见钟情的两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后结为秦晋之好。

  拍结婚照那天,两人邀请了介绍人和几位好友一起照了张合影。照片上,杜秀英身着老式白色婚纱,手持捧花站在中间,贾荫桐则身着西装和她相依而立。“我们身边还有花童呢!”贾荫桐指着照片中穿裙子的小女孩自豪地说。

  他说,1943年的东北和当时的其他地方相比,西式文化氛围较浓郁,穿婚纱结婚是时尚。拍完结婚照后,他们还摆了3桌酒席,宴请亲朋好友。

  贾荫桐和杜秀英育有5个儿女,在孩子们的眼中,父母的爱情是“平淡中饱含恩爱”。“温、良、公、俭、让”是贾荫桐和杜秀英教给儿女的处事准则,也是他俩的相处之道。温和,保持良好的品行,公正不存私心,俭朴对己,体谅对方,遇到矛盾懂得谦让。正因为遵守这“五字箴言”,两人的婚姻至今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