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柠檬水女孩”的中国式遭遇
从中石油慎用词汇表看权力伪装
广告
罗彩霞事件拷问社会公平正义
细品微博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8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漫画漫说
从中石油慎用词汇表看权力伪装
刘洪波/文 唐春成/图
  近日,网上流传一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闻报道公文稿件慎用词汇表”,包括不能用“垄断”、“暴利”、“圈钱”等词,并称发布“词汇表”是为“正确引导舆论”。中石油有关负责人证实了此事,但强调这是“内部文件”。

  一般情况下,企业进行文字上的“日常形象维护”,没什么可非议。不止是企业,媒体、社会乃至家庭,可能也会有自己的“慎用词汇表”。例如,一家媒体可能要求其采编人员慎用“残废”、“社会渣滓”等词语,一个社会可能禁用对弱势群体的贬损性称呼,一个家庭可能禁止家庭成员说粗话。

  中石油作为企业,在公众面前回避自己的垄断色彩,也是正常的事情。从企业宣传或组织传播的角度来说,这合乎常理。

  中石油“慎用词汇表”之所以引起网络围观,重要原因在于,中石油作为国有垄断企业的权力身份。

  中石油不是普通企业,不是普通的垄断者,其市场地位并不来自市场,而是来自国家的战略安排,它是国家经济权力的体现,组织架构也是权力体系的演绎。因而,对中石油慎用词汇表的围观,实际上被视同于对公共权力怎样在文字上装饰其行为的一种围观。也就是说,人们围观中石油的“慎用词汇表”,与其说是在围观一个企业的公关机密,不如说是在围观公共权力的装饰秘笈。

  公共权力是不可以虚美自饰的,因为公共权力来自公众,必须完全袒露在公众面前,这与公民个人、商业机构或部分人组成的法人团体都不相同。公共权力只能向公众报告真实情况。中石油作为企业或可曲词美化形象,但作为全民所有物、作为公共权力场的组成部分,没有刻意修饰打扮的资格。

  如果中石油不是大型国企,其“慎用词汇表”就不会有被围观的盛况。人们对中石油“慎用词汇表”的围观,就是对权力美饰自我的态度表达。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