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资产跑赢CPI?当银行定存也被迫享受“负利率”时,银行的理财产品成为一些稳健型投资者的追逐对象。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银行和信托的亲密合作曾为投资者提供了良机,4%到5%以上的中高端收益率(年化收益率,下同)层出不穷,有的收益达到7%到8%,个别的甚至达到10%。可是当管理层动真格调整银信合作之后,这部分中高端收益的产品越来越少,目前已是凤毛麟角。那么,当银行产品的整体收益水平下降之后,谁将来弥补这一空缺呢?
政策调挡,中高端收益产品全线告急
如果说7月初的银信合作调整还让一部分人心存侥幸的话,那么本月的详细政策出台则实实在在给银行信托型理财产品造成重创。记者近日走访我市一些银行网点了解到,曾经风靡一时的信托型理财产品处于绝迹状态。
“现在已经没有信托型理财产品销售了。”记者在某银行南昌路支行咨询时得到这样的答复。从其他一些银行网点了解到的情况也基本一致,个别银行销售的产品也是存量的信托产品,且针对的是一些高端客户,起点动辄几十万元,甚至100万元。而有的银行也表示,由于最近银行理财产品的变数比较大,他们甚至停止了发售一些理财产品。
这种情形与上半年截然不同。“有的银行推出的信托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达到了10%,这样的收益率对稳健型投资者而言相当可观。”某银行分析人士向记者透露了以前的情形。据了解,风靡上半年的信贷类理财产品1年期的收益率通常在5%以上,是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近两倍,如此收益稳定、风险较低的信贷类产品成为大量追求稳定理财的投资者的稳妥选择。
而现在,中高端的收益已经是凤毛麟角。记者走访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回归本色,一些银行自行设计开发的产品再度成为主角。这些产品因投资的主要是一些债券,因此收益都比较低,年化收益率一般在2%到3%。比如建设银行的乾元(按月开放资产组合型)1年以上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3.15%,中国银行的中银知富1年以上(含一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而一些流动性较好的1月期、3月期的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在2%到2.7%。
见缝插针,结构型理财产品再度兴起
虽然传统的信托类理财产品渐渐销声匿迹,但一些结构型的理财产品则浮出水面。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一些银行开始加大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力度,而且开始在银行网点露面。而这一点也在数据方面得到了印证,数据显示,7月银行推出的结构型产品由6月的43款增加到了81款,环比上涨了188.4%。
“所谓结构性产品,顾名思义,就是跟一定标的物挂钩,且资金留存在银行,这类产品操作起来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挂钩股票、基金、外汇、银行间拆借率等投资工具,而且往往有一些对冲机制。”中信银行洛阳分行理财经理任丽丽在接受采访时说。
与此同时,一些信托类产品也被见缝插针地“结构化”,比如一些银行推出的结构性信托产品,是委托信托公司进行操作,可投资于股票,也可投资于债券。招商银行洛阳分行理财经理许帅峰在接受采访时说,此类产品面向的投资者也是结构化的,因为它的产品设计是区别化的,分为优先受益人和次级受益人。优先受益人的收益相对稳定,比如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若出现亏损要先用次级受益人的收益来弥补,以保证前者收益的稳定;同理,当出现超过6%的收益时,次级受益人要先享受其中的收益。
“还是应了那句话,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但对投资者而言,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许帅峰说,从这方面理解,优先受益人的那一部分恰恰可以成为之前信托产品的替代品,但它的门槛往往比较高。此外,一些追求较高稳定收益的投资者,也可以选择一些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或者一对多产品,最关键的是适合自己。
层层把守,通过配置来实现稳定收益
除此之外,当前市场上还有哪些金融产品能够成为稳健型投资者的新选择呢?许帅峰、任丽丽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要想实现4%的年化收益率,可以通过其他许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金融产品,也可以通过配置来实现。
任丽丽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能一直坚投资下去,债券型基金仍然是比较适合稳健型投资者的品种。以债券型基金为例,2003年以前成立的债券基金在绝大多数年份都实现了正收益,统计近三年债券型基金的表现,其平均年化收益率多在4.5%到5%,虽然难以达到之前一些信托产品的6%以上,但仍然是不错的替代品。
“其实,通过不同投资品的配置,也可以实现比较稳定的收益。”任丽丽说,在信托产品逐渐退去之时,投资者也应该尝试着进行资产搭配。比如某投资者追求稳定收益且投资时间可以达到半年以上,那么就可以将资产分为三份:一份用于低收益方面,比如储蓄或者货币型基金,此类年化收益率在2%到3%;一份用于中等收益方面,比如债券型基金或者优质的债券型理财产品;一份用于稍高收益方面,比如券商理财产品或者混合型基金。
任丽丽说,以上三方面,不同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比例的调整实现自己预期的收益,稳健型的投资者可以按照高、中、低的比例进行分配,一年期的收益通常也可以达到4%到6%,相当于之前信托型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