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D08版:教育周刊·新家教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和孩子一起做“收心操”
孩子不喜欢 父母的唠叨
等秘书
治好多(抽)动症
迎接新学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8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孩子不喜欢 父母的唠叨
余 刚
绘图 仁伟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父母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这种把嘴巴紧紧“叮”在孩子身上的情况,在家庭生活里特别普遍。  

  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但不喜欢父母的唠叨。那么指导与唠叨有什么不同呢?

  1.指导是亲切的,是言简意赅的;唠叨则往往会有责怪、警告的成分。

  2.指导是一种促进,是引而不发,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而唠叨常对孩子表现出不尊重和不信任。

  3.指导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而唠叨是反复的单调刺激,使孩子厌倦、反感、苦闷。唠叨会造成儿童的行为惰性,你不说几次,孩子就不会去做。这种恶性循环,还会导致子女独立自主的积极个性被破坏。

  一个人唠叨,首先表现的是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讲出去的话,做了的事,由于不放心才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就如同一封信投进邮筒,有的人还要重复看几遍一样,这种人在语言信息传达上同样也会不相信自己。软弱和紧张型的人特别容易唠叨。唠叨与培养孩子良好个性是相悖的。

  那么,父母怎样避免对孩子的唠叨呢?

  第一,不要信口开河。比如,规定孩子做好功课再开饭,但有的父母话虽讲出去了,可心里又怕孩子肚子饿,就没事找事地说:“你饿不饿?”“快作快作,饭都凉了!”“你还想不想吃饭?”诸如此类的自相矛盾的话,反映了自己感情的软弱,说话不算数,没有威望。克服唠叨,要在对孩子讲话前经过一番理智过滤,不能信口开河。

  第二,不要强行命令。多和孩子讲悄悄话,家庭语言的低声调是亲子关系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利于避免气氛恶化。如要让孩子做什么事,可以用亲切的语言在他的耳边轻轻地告诉他,尤其对幼小的孩子,这既是命令,又是感情的信任,悄悄一句话比你大声训斥的作用要大得多。

  第三,不要事事叮嘱。可以说,家长对子女的话虽然多,但许多都没讲到点子上。事无巨细,都要反复强调叮嘱,搞得家庭上下不得安宁,大人为孩子不听话而气愤,孩子在繁杂的语言环境里安不下心来做功课,结果会适得其反。

  可靠的方法是:对子女提出具体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活动,而且坚持定期检查,及时表扬成绩,纠正不足。至于一些小事,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孩子毕竟还小,过多指责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