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庆昭 |
|
洛阳理工学院附中语文老师袁庆昭是个实在人。笑容实在,说话实在,上课也很实在,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听这个实在老师讲课。
袁庆昭倡导用“快乐课堂”来引导学生,通过“快乐课堂”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喜爱上语文。
袁老师所倡导的“快乐课堂”也非常实在:没有特别的活动,少有特设的情景。有的是老师以平易近人的姿态,用自己丰富的文化积淀,将课堂知识引申至现实生活,深入浅出,解析明了之后,再回归课堂。没有声情并茂的演说,只有忘我投入的讲解,带些自嘲,带些幽默,以朋友的身份,接触学生。
老师的课上得是否成功,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便可知晓。怎样让学生上课时表现主动积极,和老师默契互动,产生共鸣?袁庆昭认为,首先老师得有热情,要热爱本职工作,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带动他们的听课积极性,营造活泼高效的课堂氛围。
现在的孩子,视野很广阔,知识面也很宽,但是阅读的深度相对降低了,而语文课上,想要很好地理解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对文章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必须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作品中主人公所处的时代特征等。而这些知识课本上很少体现,学生又知之甚少,这就要靠老师用自己丰厚的知识积累,深入浅出地讲解来诠释。而这种讲解又是抽象空洞的,因为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所以老师必须学会让历史与现实生活实现“接轨”。
比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通过课本上的文字,学生仅是看到了林冲造反这一表象,而对当时社会黑暗、官逼民反的社会现状不了解,感悟不深。于是袁老师就告诉学生,假如现在你们身边有这么一个人,工作很体面,收入很稳定,家庭很幸福,遵纪守法,那么政府会不会去打击他,或夺走他这一切呢?学生回答说:“当然不会。”然后袁庆昭又把思路收回课堂说,林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老实本分,忠于职守,没有生存压力,只想求得稳定,可是当时的统治阶级,让他连“求稳定”这一最起码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害得这样的好人家破人亡。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时的社会黑暗,腐败,是残暴的统治阶级,逼迫林冲这样的老实人不得不起来反抗。
想让学生喜欢听老师上课,必须得让学生先喜欢上这个老师。袁庆昭说,老师要学会放下架子,接近学生,不要总是给学生一种高高在上,正襟危坐的感觉。
学生会出错,老师也会出错。袁庆昭偶尔会在课堂上读错字,惹得学生在下面暗暗发笑。这时,他总是停下来,自我解嘲到:“不好意思,又让你们见笑了,这都是我普通话没学好的原因,所以,你们一定要讲好普通话,普通话很重要的。”通过这样的幽默解嘲,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更进一步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非常平易近人,就跟自己的朋友一样。
袁庆昭说:“学生把老师看成了朋友,自然就愿意接近你,接受你,喜欢你,从而乐于听你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