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卫生局宣布,最快在10月底,最迟年底前,老百姓就能用上政府采购的低价药。在今年北京市举行的药品公开招标采购中,6205个中标药品,药价整体下降16%,预计未来一年,可为患者节省药费30亿元。
政府统一招标采购药品,挤压了中间环节的水分,实现同城同价,这当然是个好消息——医疗机构人为操纵药价导致价格虚高的暴利时代即将终结,类似于芦笋片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价格翻13倍的把戏,恐怕再也玩不出来了。
但是,广大患者也切莫过于欣喜。药价告别“暴利时代”,并不意味着从此一步迈入了微利时代。在“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医院依然要靠卖药赚钱,药企与医院、医生之间的“回扣”利益链条依然存在。
北京市卫生局药械处处长岳小林称:“同品种同剂型采购药品,最多不超过12个品牌中标。仍保留数个中标品牌,其中包括价格较高的专利药、优质优价药及普通药品,是为了保障不同患者多层次的用药需求。”这一做法当然是合理的,一刀切的方式从来不值得提倡,但同时给医院、药企留下了不小的“回旋”余地——同品种同剂型中标药品,价格自然有高有低,究竟选择哪一种药?采购权在医院手里,处方权在医生手里,患者一般只有划价交费的“权利”。
杜绝了芦笋片之类的绝对高价药,但在同品种同剂型的中标药品中,还是有相对昂贵和相对便宜之分。究竟是便宜的吃香,还是贵的更受医院青睐?这个结论现在莫急着下。最快10月,最迟年底前,谜底自然会揭开。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