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2版:三彩风·文苑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故人书简
晚 秋
远古诗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11 月 8 日 星期    【打印】  
远古诗韵
刘彦卿
  床头放着一本《诗经》,有好几年了,闲暇之余总要翻一翻。因每次都是从头读起,读不上几首就搁下了,开篇之作《关雎》读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后来得知,这首《关雎》是我国第一首情诗,而且其发生地就在洛阳孟津。于是便有了极大的兴趣,一有闲暇便想走出户外,伫立河边,倾听那远古的诗韵。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每每读起,眼前总会映现出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场景。在绵长的河水和亘古的宁静中,关关睢鸠嬉戏于水草丰美的河岛之上,河边轻雾氤氲,蒙蒙目龙目龙,于无声处,诗意顿生。站在河边远望,春暖花开时节,那被两条洁白丝带环绕的在河之洲,定是色彩斑斓,诗意盎然。采荇女纤纤素手晃动在君子眼前。就是那男子霎那间的怦然心动,使采荇女定格成为一幅千年风景,使关关禽鸣成为一部古老经典永远的开卷之声,成为名列《诗三百》之首的最美好、最浪漫的爱情诗。

  那河,无疑就是黄河。因为在汉代以前,除了黄河,所有的水系都不能称河。

  《关雎》中描写的“在河之洲”,出自“周南”之地。周成王时期,由于成王年幼,由周公、召公辅政。周、召二人决定以陕州为界,分陕而治。陕州以东由周公治理,陕州以西由召公治理。《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分别指的就是周公治理的南部地区和召公治理的南部地区。陕州指的则是今天洛阳西部的三门峡一带,那么,“周南”肯定就是洛阳地区了。从文化区域来看,洛阳的黄河流域包括新安、孟津、济源、偃师、巩义等县市。从地形、气候、民风民俗来看,地势平坦、野鸟聚集、民风淳厚的孟津黄河流域应该是诞生《关雎》最合适的地方。查阅有关地方史志,孟津的黄河两岸,自古就是禽鸟的天堂,包括雎鸠在内的近百种禽鸟都曾在此流连。至于“窈窕淑女”采集的“荇菜”在此也不少见。

  《诗经》三百首,尽管首首经典,但真正活在人们心中的是那些发生在河边的爱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不必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泛彼柏舟,在彼中河”也是如此。唱不完的爱情紧贴着那流不尽的河水,从远古一直流到今天。因此,就连素来正儿八经的孔老夫子,在删定《诗经》的时候,也对这“爱情的故事”情有独钟,毫不犹豫地把《关雎》作为开篇之作。

  也许,当时的少男少女只是随口吟来,那河水与爱情、河流与情歌的关联本出自无心。正是其无心和随意,反倒使这流淌千年的河流生出一种意境,扣动人们的心弦,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人脉搏的跳荡,感到一种原始的诗意扑面而来,让远隔两千多年的我们深深为之动容。

  公元前523年,孔子从鲁国的曲阜出发,坐着牛车一路向西,千里迢迢地来到洛阳拜访老子,史称“孔子入周问礼”。问礼的同时,孔子肯定也感受到了周南的民风和《关雎》中那种若即若离、似真似幻的情愫,这对他后来编纂《诗三百》,肯定有着较大的影响。再后来,曹植也来到这里,把这种民族诗性灵魂的最初曲调加以升华,写出如梦如幻的《洛神赋》;“洛阳才子”贾谊,“三班洛阳著《汉书》”的班彪、班固和班昭,“精思傅会”作《二京赋》的张衡以及“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齐聚这里,为河洛大地、为中华文化留下了无数瑰丽华章。

  直至公元744年,中国唐代的两位文化巨人、诗坛巨星——李白和杜甫,不约而同来到这里,举杯畅饮,携手同游,谈诗论文,终于使洛阳成为中国一座耀眼的诗都。

  遗憾的是,小浪底水库工程截流后,诗意盎然的“在河之洲”已沉入河底。尽管河边还有起起落落的“关关雎鸠”,还有时尚俊俏的“窈窕淑女”,还有茁壮成长的“荇菜”,但早已物是人非,诗意不再。曾经的诗都,曾经的“中国第一情诗”之地,人们只能面对“遗址”唏嘘不已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诗经》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几乎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从诗开始的。因此,我总在想,如果我们能用建高楼大厦那样的手笔,来保留这些远古的诗韵,来挖掘这些民族的记忆,能够让后人在读《关雎》的同时,亲临孟津看一看河洲,触摸一下远古的第一声歌唱,感受一下中华民族最初的心跳节律,怀念一下那天地悠悠的古典爱情,该有多好!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