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洛阳,肯定是水源茂盛,江河纵横,所以,当孔子和老子面对这里的流水时,都是一番感慨。孔子站在“川上”的那句感叹“逝者如斯夫”,直到今日仍绕梁不绝;曾在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室吏的老子说的那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更是显得高深莫测。
那位生于今洛阳嵩县、辅佐成汤灭夏治商的大臣兼厨师伊尹说过:“凡味之本,水为最始,五调之味,水为第一。”伊尹的厨艺到底高超到何地步不得而知,但他的这句话点出了烹饪的要害,被后世的厨师奉若神明,尊其为“厨圣”。
据说正宗的洛阳水席,须取龙门东山香山寺的泉水。取来的水,先用大缸贮起来,用青竹旋搅,再用竹篾严盖三日,然后用大木勺取其上面七成,倒入另一大缸,再加入别缸的七成水,再用青竹旋搅密封,如此三遍,方可用来吊汤做菜。所以,水席大师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要会辨水、会试水,水越淡越好,越清越妙,越轻越佳。
水席的汤,按照真不同门内的要求,分九汤、八色、三十六味。吊汤讲究双四八大吊,不管是奶汤、清汤还是素汤,不管是哪种风味,都具有一鲜二养三滋润的特点。其选料之精、熬制之严、程式之密,一般人是难以想象出来的。实际上,不仅在洛阳,河南很多地方的人们的饮食习惯里,都保留着洛阳水席的风韵。
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水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它不求艳、鲜、奇、奢,传承千载守真固本。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我要在中华古今各种宴席中盛赞水席。老子的“上善若水”应该另有一层含义——“上膳若水”!就是说,天底下最好的膳食就应该像水席那样,悦而不激,华而不奢,香而不腴,糯而不糟,软而有度,中而有韵。
上善若水,上膳若水。言简意赅,真够我们琢磨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