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语文成绩却不出色。妻子经常数落我:“你经常在报刊上发文章,儿子却一点都没遗传你的文学细胞,语文每次考试都在班上排不上号,你就不辅导一下他。”
说心里话,我一直忙于自己的写作,确实很少关心儿子的学习。经妻子一提醒,我觉得有必要帮助儿子学好语文,否则的话,别人会笑话我这个“作家”呢。
我找来儿子的作业本,看看他平时是如何做练习的。当我翻到一页“组词”的作业时,看到要求用“亲”字组一个词,儿子组的是“亲嘴”,却被老师打了个红红的“叉”。我想单从词汇的角度来看,这个组词不能算错,老师将其判错肯定有别的理由。
于是,等儿子在外面玩耍回家后,我便问他:“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打叉吗?”“老师说这个词不文明,我认为自己组对了。”儿子回答完后,他又找出另外一本作业本,翻开一页指着一道造句题说:“这个句子老师打叉我也不能接受。因为句子我没有造错,爸爸你是发表过文章的人,你来给我评评理。”
原来,这是一道要求用“看见”来造句的题目。儿子造的句子是“我在公园里看见一对男女在搂抱”。老师为什么打叉,我想原因跟上面的组词是一样的。
我问儿子:“你为什么要造这样的句子?”儿子回答说:“我要与众不同。”从儿子的口气中,我看得出来,他对老师的判错是不服的。不过我也认为,儿子的作业没有做错。至于文明不文明的问题,那是另外一回事。只有解决了作业本身对与错的问题,才能有助于他学习成绩的提高。于是,为了给儿子“维权”,我找到了儿子的语文老师,坦率地跟她交换了看法。最后,语文老师把两道题都改判了。
通过这件事,我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我并不是仅仅为了这道题的对错去找老师,我只想告诉你一个做事的态度。你认为对的事情,你就要坚持到底,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事情的真相。即使最后你确实错了,你也会知道为什么错。”儿子听后口服心服地点了点头:“爸爸,你说得很有道理。”
从此以后,儿子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也不再去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