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绘图 李玉明 |
|
自2007年来,QDII基金间歇性的发行,至今命运各异,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2007年年底发行的是第一梯队,2008年发行的是第二梯队,2010年发行的是第三梯队;而2009年的全球复苏阶段,反而没有QDII基金成立。
“至今还在里边套着呢,赔得太多了,等解套不知道猴年马月了!”基民赵女士和记者聊起QDII基金时满脸惆怅,她持有的是2007年火爆一时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一轮熊市下来她伤痕累累,该基金净值目前仍在0.7元以下徘徊,11月29日的净值0.668元仍是QDII基金中的“最杯具”,而事实上和赵女士共同遭受滑铁卢的人非常多,因为该基金销售时的低比率配售足以显示认购热情。
本报统计发现,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一样,在2007年全球股市高位时发行、目前净值仍处在最底层的还有3只,分别为嘉实海外中国股票(0.689元)、华夏全球精选(0.889元)、南方全球精选(0.74元),他们皆属于第一梯队,其特点是净值较低,持有者解套遥遥无期。
另外,2008年发行的第二梯队QDII基金则捡了个“便宜”,他们都是在熊市时发行,因此多数净值都表现不错。比如2008年5月成立的华宝兴业中国成长目前净值在1.12元,2008年6月底成立的海富通海外精选目前净值在1.48元,而2008年8月下旬成立的交银环球精选运气更好,目前净值位居首位,达到了1.59元。
而到了2010年,QDII基金重新开闸,1月到10月成立了14只,目前还有4只在发行。通过对今年成立的14只统计发现,其中多数都在1元附近徘徊,最高的1.12元,最低的0.92元,亏损和盈利的幅度都不是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今年成立的QDII基金都谨慎了很多。
“相比较而言,投资国内市场的基金未来会强于投资国外市场的基金,因此QDII基金可以适当配置,但比例不能太大,只能是家庭资产的‘配菜’。”国际金融理财师、光大银行洛阳分行财富管理中心主任谢科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买入第一梯队QDII基金被套太深的基民暂时还是耐心等待,因为亏损太严重;而被套不深、占比太大的则可考虑换成国内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