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5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应将道孚火灾写进教材
“史上最贵螺帽”
道出了什么?
禁止群租,是帮忙还是帮倒忙?
谁让疯狂的短信如“子弹飞”?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12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漫画漫说
谁让疯狂的短信如“子弹飞”?
□佘宗明/文 李美/图
  【新闻背景】12月17日,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的戴先生,1小时内收到300多条内容一致的促销短信,导致其手机一度瘫痪。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无法解释。(12月19日《扬子晚报》)

  1小时内300多条短信,疯狂的短信简直就像电影《让子弹飞》的票房,一路狂飙。深究之下,肇事者竟是没有思维意识的短信平台。马不停蹄地发送同样信息,也被归咎为“系统故障”。

  我们宁愿相信,1小时内300多条短信,只是个偶然;商家也不至于心怀恶意,蓄意整蛊。可是,短信营销扰民的现象,早已泛滥成灾,让人倍感痛恶,而发短信犹如“让子弹飞”,只是对短信营销不讲道理的极端化演绎而已。

  “短信广告”对于多数民众,无异于垃圾信息,对商家而言,却是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于是,百姓免于干扰的权利与商家促销方式的“短兵相接”,总让百姓无力抗拒,屡受骚扰。

  商家瞄准通讯时代的商机,固然无可厚非,但理应恪守“道德的界限”。群发广告短信,实质上侵犯了私人权利,扰乱他人生活秩序。短信营销,也在无视百姓体验与社会公益的逐利中走向迷失。逐利与道德自律的偏废,让商业规则成了“扰民得利”的圈钱游戏。

  对商家的道德重塑与严格惩处,无疑是避免“垃圾短信扰民”的政策良方。但现阶段,惩罚无良营销对民众举报的过度依赖,又让剔除垃圾短信,变成了“选择性打击”。

  疯狂的短信如“子弹飞”,击中的是“轻服务重逐利”的商业道德软肋,也让私人空间变为商业利益的“殖民地”。只有惩责之手给力了,无良营销才会“洗洗睡了”,停止贩卖公众利益。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