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13版:悦读·谈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2010年度烂书榜”说明了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0 年 12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2010年度烂书榜”说明了啥?
  郭敬明不介意上“烂书榜”
  12月21日,由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协调办公室组织的2010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正式启动。尽管向读者推荐图书的活动并不少见,但是,在年终岁尾名目繁多的各种图书排行榜陆续推出之际,在读者们看花了眼睛、面对海量的图书几乎感到无所适从的时候,那些关于阅读的指导性意见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项以推动全民阅读为目的的大型活动启动之前,12月初,书评人刘明清的一篇文章《我眼中的“2010年度烂书榜”》正式发表,并引起舆论的热烈讨论和高度关注。一方面,图书市场的繁荣表明了人们对阅读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图书市场的过度商业化也催生了诸如“垃圾书”、“烂书”的横行,损害了读者的阅读权利。

  顾名思义,“垃圾书”、“烂书”,指的是那些毫无营养价值、读来无用之书。令人感到困惑的是,这些“烂书”却很畅销,甚至可能进“好书”排行榜。这种现象的出现,折射出社会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的某种错位与混淆。

  因此,当“2010年度烂书榜”和“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推荐活动相继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有关出版和阅读的忧虑再度凸显出来。

  1 “每年出版的好书恐怕不会超过1000部”

  12月是各种盘点集体亮相的月份,2010年的图书市场究竟是怎样一种图景,自然也少不了大大小小的总结和排行。“2010年度烂书榜”正是夹杂在“好书榜”、“销量榜”之中出现的。也许是大众对太多为图书罗列溢美之词的排行榜感到麻木和厌倦,“烂书榜”一出现,舆论就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兴趣和热情,一系列针对出版、阅读的埋怨甚至恼怒,趁此机会一泄而出。

  “烂书榜”的作者刘明清,试图使自己站在一名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表达意见。为此,他特别强调,虽然该榜单的提出曾经参阅过部分媒体和网络的评论,但仅仅代表他个人的阅读情趣、好恶和观点。不过,刘明清并非普通读者,他的社会身份是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副社长,也就是说,他对当下图书市场的质疑与批评,包含着作为当事人、亲历者之一的某种反思。因而,从刘明清所提出的“烂书榜”中,人们可以对当下的阅读生态有一个更立体的认识。

  “出版界每年出版的图书(2009年新版图书168296部)中,真正具有文化传播、文明传承意义的好书恐怕不会超过1000部;绝大部分图书要么是重复出版,要么是平庸出版,甚或是垃圾图书(烂书)。即使是那些被称为‘好书’中的部分,在我看来也属于烂书一类。”刘明清在《我眼中的“2010年度烂书榜”》一文中提出,有必要将那些貌似好书的“烂书”罗列出来,让读者加以评判,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读者的鉴赏力,也可以给出版人提个醒,“出烂书误人误己”。

  2 文化红人、畅销热书居然都是“烂书榜”的常客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也曾有类似的榜单出现。2007年,由湖南某媒体主办的2006年度“十大烂书”评选活动,邀请了包括作家、批评家、媒体人在内的28位评委参与,最终进入 “十大烂书榜”的图书,其作者包括2006年最红的几位文化名人,如易中天、于丹等。今年2月,也有一份“2009年度烂书榜”被公布。

  综合近年的烂书榜,共同特点之一是文化红人、畅销热书纷纷入选。刘明清的《我眼中的“2010年度烂书榜”》中,郭敬明、郎咸平、刘墉等在图书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人物都赫然在目。

  那么,是不是制作“烂书榜”的机构或者个人故意对畅销书找茬呢?对此,刘明清明确强调了自己选择“年度烂书”的标准。他认为,一般的平庸书、垃圾书、错误百出的书,都够不上烂书的格儿。只有那些貌似好书,甚至获得好评,但内容陈腐、见解肤浅甚至带有欺骗性质的书,才属“烂书”范畴。

  他说:“达到我所谓‘年度烂书’标准者——1.属于烂书;2.当年出版(以版权页为准);3.烂书中的佼佼者,造成不良影响显著者。 ”

  郭敬明的《临界·爵迹》列“烂书榜”首位,刘明清这样表述它的入选理由:“高产青春作家的一本名为奇幻、实为混乱的作品。尽管出版后依然出没在畅销书榜单中,却已经有强弩之末的迹象。当然,最糟糕的是本书仍然一如他以往作品那样无任何品位和文学力量。”

  其余9本图书的入选理由,刘明清同样写得尖锐,毫不留情。

  畅销书同时被归入烂书行列,畅销书作者难逃商业炒作的裹挟……图书市场一片繁荣的景象,并不能掩盖背后的尴尬,而“烂书榜”的公布,将这种尴尬更为清晰具体地呈现了出来。

  3 出版人的良心影响着一个时代的阅读生态

  公布“烂书榜”是对某些出版社唯商业是从的抵抗,同时,对读者在阅读心理上的盲从性提出了警示。著名出版家俞晓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明确指出,出版人出版畅销书无可厚非,但是,商业不能成为出版的唯一目的,出版人不能放弃自己的文化理念。

  俞晓群今年出版了个人散文集《这一代的书香——三十年书业的人和事》,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是他对出版界30年间人和事的追忆以及对当下出版行业的反思。其中,在《文化与出版,是谁发出了SOS?》一文中,他写道:“近年来,随着出版改革的发展,我们这些贩卖文化的人,一直被企业化、集团化、商业化、市场化之类的主题词围困着,而文化本身却有些受到冷落。其集中的表现是,一些人将出版类比为一般的商业企业,将图书视为一般的商业产品,单纯地用利润判断图书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从而导致出版行业中极端商业化思潮的盛行。”

  俞晓群所说的极端商业化思潮,催生了大量以好书面目出现、实际毫无文化价值可言的所谓畅销书的出现。此类图书深刻地影响着整个阅读生态,甚至扭曲了评价图书质量优劣的标准。“如果文化离开了出版的反哺,它还有很多的存活形式;反过来,如果出版离开了文化的正确轨道,那它肯定是要死掉的。出版一旦走向低俗,就是对人类文明和主流文化的挑战,也是对出版人良心的挑战。 ”

  出版人的良心对一个时代的阅读生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烂书榜”的出现,实际上是在拷问出版人的文化良心。读者有权利错误评价一本书的好与坏,但是,作为专业的图书出版者,不应当作出错误的判断。如果出版人的判断或者选择仅仅是基于商业的考虑,那便越发显得可鄙。

  推荐好书的活动是维护阅读生态的正面力量,同样,“烂书榜”的存在是一种另类的推动力。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其理想的结果都应当唤起某种反思,从而真正促进图书出版的健康发展,给阅读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新华网)

  ■链接

  我眼中的“2010年度烂书榜”

  排行                    书 名                             作者

  1    《临界·爵迹》(上)                                     郭敬明

  2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郎咸平

  3    《被绑架的中国经济:多角世界的金融战》                 刘军洛

  4    《向高房价宣战》                                     曹建海

  5    《穷人通胀,富人通缩——讲讲百姓看不懂的经济问题》     牛 刀

  6    《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                    戴 旭

  7    《当中国统治世界:西方世界的衰落和中国的崛起》(英)     马丁·雅克 著 张莉、刘曲 译

  8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唐骏、胡腾

  9    《冷眼看人生》                                         刘 墉

  10 《45岁风满楼》                                         孔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