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深圳两名少年因救助跌倒老太太,感动了千万的深圳人。近日,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罗湖区教育局、共青团罗湖区委联合在罗湖区外语学校召开罗炜、周天成“助人为乐阳光好少年”表彰大会,分别给予两人各1万元的奖励慰问金,并授予两名学生“助人为乐阳光好少年”的荣誉称号,号召全区青少年向他们学习。(1月13日《深圳晚报》)
两名少年因扶起老太获万元重奖,有一个特殊的背景。前不久,深圳益田村一名老人跌倒路边,因无人出手相助而不治身亡。在如此强烈的对比下,两名少年见义勇为之举无疑会被社会舆论过度放大,正如报道中所言,“感动了千万深圳人”。
我当然理解政府部门大张旗鼓对两少年进行表彰的动机,但效果如何不容乐观。这种做法有过犹不及之嫌——遇到老人摔倒上前扶一把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对此动辄给予万元的重奖,很明显有违奖励需适当与合理的原则。
此外,仅仅就事论事进行奖励,并没有打消公众在遇到同样情况的后顾之忧。正如有网友所言,最让人感动的还不是两名好少年的见义勇为之举,而是被救老太家属苦苦寻找少年的情节。这说明见义勇为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稀缺,只是,我们都会像这两名少年一样幸运地遇到了知恩图报的被救者吗?
这样看来,“扶起老太奖万元”是另一种道德焦虑。事实上,相比树典型、立榜样,政府更应该做好的是基础工作和制度方面的建设。如果道德光芒不是总洒在个别典型人物的身上,而是让每一个行善者都能得到制度性或保障性的关怀,我们还会这般焦虑不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