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民警中有‘懒猫’。白猫(穿警服的)积极性不高,能抓贼的不多;而黑猫(便衣),抓贼能立功受奖就很积极。我们将启用一定手段监督民警,有可能将GPS戴在民警身上,他跑到茶楼喝茶一下就知道了。”佛山市公安局局长杨建华对网友如是说。(1月18日《广州日报》)
运用GPS定位监督治理“懒岗”问题,其出发点无疑是良好的。然而,透析民警中存在“懒猫”的深层次原因,这种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究竟能不能药到病除,却是未知数。
“将GPS戴在民警身上,他跑到茶楼喝茶一下就知道了。”笔者很想知道,这位局长所说的GPS定位,到底有没有通过身体热感应成像的视频监督功能?如果没有,明摆着可以将GPS戴在民警身边的协警或其他人身上。更何况,解决民警中“懒猫”的关键除了监督他们在岗,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治理他们在岗尽责的问题。
一线民警“见警率”低,固然与监督不到位密不可分,但这显然只是“外因”,而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因”是什么?就现行公安体系而言,现行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并不完善。时至今日,各地警力不足、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挖掘民警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仍只是一个被各级所重视而并未真正实现的良好愿望。
由此可见,再给力的监督都无法代替“内因”所能起到的作用。倘若不能在保障和激励机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那通过GPS所看到的,无非是在位不谋其事的“做做样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