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杂粮姓氏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类姓氏。人们以五谷杂粮为姓,说明了对农业的重视。
到底什么是五谷?古人说法并不一致。一说指黍、稷、菽、麦、稻,另一说指麻、黍、稷、麦、豆。古人曾把大麻子当食物,所以麻也归于粮食类,但后来麻主要用来织布,不再列为粮食类。如今,“五谷”泛指各种主粮,或称为五谷杂粮。
五谷杂粮姓氏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类姓氏。这里重点介绍麻、稷、麦、豆、粟姓,因为这些姓氏我市都有。
日前,我想了解一下人们对五谷姓氏知道多少。当问及此类姓氏中的名人时,50岁以上的人张口便说:粟裕、麦贤得、谷牧——粟裕是我军杰出军事家,大将军衔;麦贤得是1965年“八六”海战中我海军战斗英雄;谷牧是我国经济建设战线杰出领导人,曾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大家也都很熟悉。
但问80后或者90后,他们基本上都答不上来。其中一男生说:“麦当娜,她肯定姓麦!”我听了哭笑不得。
其实麦姓人口很少,宋代《百家姓》里找不到该姓。麦姓来源也很复杂,最早出自齐国。春秋战国时期,麦丘老人为齐桓公祝寿,从而得“麦丘”为封地,其后裔先以“麦丘”为姓,后又去掉“丘”字,以“麦”为姓。此外,隋朝何饶丰(号铁杖)屡立战功,皇上问他愿任何职,他答:“愿能日食斗麦足矣!”皇上遂赐他姓麦,他的子孙都姓麦。《洛阳市志》第2卷628页显示我市有麦姓人口。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古人提出“民以食为天”,而“食”主要是指五谷杂粮。五谷杂粮虽然平常,但在中国享有崇高地位,人们以五谷杂粮为姓,显示了对农业和稼穑的重视。在我市,我遇到过姓麻、姓谷的人,他们都为自己的姓氏而自豪。
宜阳县、洛宁县、偃师市均有谷姓。其中,偃师有谷姓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庞村镇窑沟村。这个村有谷姓800多人,分为两大支,是从山西洪洞县迁入的。另外庞村镇西庞村也有谷姓50多人。
麻姓分布较广,族源复杂,河北、山西、广东、广西、云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苗族、回族、壮族、土族、傈僳族、锡伯族都有此姓。麻姓来源较多:第一,春秋时期,有一楚国大夫姓熊,被封于麻(今湖北麻城),他的子孙姓麻。第二,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麻婴,他的子孙以其名字中的“麻”为姓。第三,出自汉、唐时期朝鲜半岛百济国都邑固麻,邑人中有以邑名为姓者。第四,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降麻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第五,源于回族、壮族、蒙古族,他们汉化后改姓麻。在陕西和豫西地区,民国人物麻振武比较有名,此人绰号“麻老九”,陕西商州人,行伍出身,原是陕西靖国军第一路郭坚的部下,后投靠镇嵩军首领刘镇华,驻扎陕西大荔县一带,成为刘在陕西的走卒,盘踞称雄,震慑地方,当地妇孺一听他的名字便感到害怕。
关于稷姓,明代《万姓统谱》记载,这是一个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和山西太原、运城等地有较多稷姓。其来源有多种,可以确定的是,其中有人是后稷的后代。《洛阳市志》第2卷628页显示我市有稷姓人口。
粟姓看上去很像少数民族姓氏,少数民族中也确有粟姓。粟姓出自最古老姓氏之一的粟陆氏,是伏羲的后人。粟姓也是明朝从山西洪洞县迁出的姓氏之一,分布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安徽等地。如果是河南的粟姓,很可能来自洪洞县。譬如偃师佃庄镇东大郊的粟姓人家,共有20多户,八九十人,就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城关镇老城北关的粟姓也是明初从山西迁来的,当时他们兄弟二人都迁往外地,哥哥迁往山东,弟弟来到偃师。又传一代后,长门去了南阳,次门留在北关,目前已传至二十二代。此外,侗族中有粟姓,满族中也有粟姓。粟裕大将就是侗族人。
豆姓第一个渊源是出于姬姓。古代有泰豆氏,善于驭马驾车,周穆王时期,有个驾车能手造父,而他的驾驭本领就是从泰豆氏那里学来的。泰豆氏的后代都姓豆。另外,北魏时期,孝文帝来洛阳后,强迫鲜卑族汉化,其中鲜卑族慕容部的豆卢氏、拓跋部的纥豆陵氏、吐谷浑部的赤小豆氏,均在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成豆氏或莫氏。偃师市有豆姓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