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为师者不需要言之谆谆,大张旗鼓地反复说,而是或一笑置之,或颔首示意,默许学生的一些要求或想法,反而能够达到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
一次,我坐在教室里批改作业。这时,下课铃响了,有几个学生立刻围向我,好奇地瞅着我放在旁边的备课本。其中一名女生对她的同伴轻声说:“我们这样,老师高兴吗?我们能看吗?”这后半句显然也是问我的,我向她微微点了点头。
我之所以要这样做,无非是因为如此不会招致太多的学生一哄而上过多地干扰我的工作,而允许那些比较懂事的学生静静地围观,能让他们从中认识到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这不仅能使他们深受感染,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行为。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一次,后进生张某因多次作业拖拉,我就在体育课时罚其在教室里做作业。又是一节体育课,想不到有两个女生过来“求情”说:“老师,这节课张某能跟我们一起玩吗?她也很想玩呀!”我知道,张某一定对这两个女生进行了“游说”。我把眼光扫向正在低头苦思的张某,微微颔首。后来,据学生反映,体育课一结束,张某就坐到了位置上,以平时少有的认真态度较快地完成了作业。
有一天放学后,我送学生出校门时,一个女生在校门口把我拦住说:“老师,我的那篇征文已经写了一半,我今天回家把它写好,行吗?”我本想说:“征文时间已到了,再说要选送的作文我已经定下了,算了吧。”又一想,我却什么也没有说,而是对她鼓励性地笑了笑,用手抚了一下她的头,以示默许。想不到的是,由于我的这一正确做法,我看到了一篇出手不凡的“佳作”。我暗自欣喜,最终决定改送这篇险些遭我“封杀”的作文去参加学校的评选。
有时,只需教师的一次默许,就能激起学生无穷的能量和热情。而这,往往能在无意中成全意想不到的美好。
(何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