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2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父母的民主意识 11
钢板下的冤魂 30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2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父母的民主意识 11
  ○作者 钟琴
  在一次印象很深刻的语文课上,我跟高一年级学生讨论著名剧作家曹禺的经典作品《雷雨》中的人物形象。

  讨论到剧中人物周朴园的时候,有些学生的发言几乎将我雷倒:“周朴园为什么可以逼迫他的儿子跪下?如果现在的父亲都这样对待儿子,我敢保证,报纸上成天有广告寻找离家出走的孩子。”

  望着讲台下一张张与发言者的义愤填膺产生共鸣的面孔,我忽然意识到:时空转换让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周朴园“一家之主”式的角色,在今天的孩子们看来,早已是作古的东西,与自己距离遥远,甚至让他们感觉很荒诞、很腐朽。取而代之的是平等,是尊重,孩子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敢于和老爸老妈分庭抗礼,敢于和老师辩驳争论。

  传统的家庭伦理究竟该如何继承、发扬?从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角度看,成员各自持什么样的角色意识最合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学问题,既不适合作为本节主题,我也不敢妄加评说。但就现今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原因而言,角色意识的把握又是绕不开的话题。

  如今,大多数父母总认为:我是父母,孩子就得听我的!这种控制式的角色意识从何而来?毫无疑问,是潜移默化地从上辈那里继承来的。

  但是孩子认为:父母与我是平等的,他们应当尊重我的意愿,没有权利强迫我。这种拒绝控制的角色意识从何而来?耳濡目染,是从当今的主流文化中接受到的。

  孩子不承认父母的权势地位,而父母又不能甘心孩子的不敬,当角色认同不一致的时候,自然会有冲突。在这种冲突中,败下阵来的往往是父母——新旧观念对垒,新观念总是最有生命力的。

  某合资企业的杨总,是我多年的朋友。作为CEO,杨总在公司里很强势。要命的是,回到家里,他不自觉地延续这种角色意识,令行禁止、自以为是的派头在女儿彦宁面前从不舍得放下,彦宁时常为此向老爸提出抗议。杨总说,他在家里很孤立,经常遭到女儿的反击,而他太太总是帮着女儿。

  彦宁从英国留学回来,两家人一起吃饭。彦宁在饭桌上和我说起办英语培训学校的打算,刚开了一个头,她父亲立马插进来,对已经结婚、将满30岁的女儿说道:“你行吗?事情像你想的那么简单吗?办不下去你怎么收场?这事你做不成!”

  彦宁争辩:“我已经考察过了,初步方案也有了……”

  老爸拿出在企业里那种不容置辩的语气:“别说了,到此为止吧……”

  彦宁急了:“老爸,你能不能听我说完?”

  杨总像没听见,仍在那儿自顾自地振振有词:“你没经验,回国才几天,不了解市场……”

  彦宁生气地说:“爸,我对你彻底绝望了,你从来就不相信我可以成事,从来没有鼓励我,从来都是打击我。”她越说越气,随后,她又高声强调:“爸,知道吗?对你,我不是失望,而是绝望!”

  此时的杨总被女儿的愤慨惊呆了,竟然像个无辜的孩子看着我们,眼神里分明透露出惊异:“我错了吗?错在哪里?”

  不管怎么说,彦宁还是一个很孝顺的女儿,望着父亲惶惑的神情,彦宁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无奈地说:“爸呀爸,你什么时候能够理解我,什么时候咱俩说话能顺畅,我就满足了。但是我觉得那是奢望,永远不可能有那样的时候,因为你太顽固了!”

  可怜的杨总,他从来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公司里是老总,回到家里则是丈夫、父亲;在公司里可以唯我独尊、一呼百应,在家里最好平和宽厚、善听善纳,否则就会遭到家人的抵制——孩子认为你是她的父亲,而不是她的上司。

  再者,杨总太习惯于怀疑女儿的能力,这种习惯抑制了他的感知能力:女儿已是成年人,有自主能力,作为父母,此时只能给以建议和提示,而不是简单地去阻拦。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