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5版:国内·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兔年春节,网络贺岁如火如“兔”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2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网络创造新“年俗” 新老“混搭”年味浓
兔年春节,网络贺岁如火如“兔”
□据 新华社
  这是南昌一市民通过QQ收到的新年祝福。(新华社发)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通过中国江西网向网民拜年。 (新华社发)
  兔年春节,如果你的拜年方式仅限于走亲戚、打电话、发短信,你可能已经“OUT”了。互联网创造出新的春节文化,与传统过年方式相互“混搭”,成为今年春节的一个突出亮点。

  盘点兔年春节网络过年秀,百字微博拜年、官员网络贺岁、网络视频祝福……字里行间,一颦一笑,传递着浓浓的温情和感动,成为这个春节最温暖的记忆。

  1 织围脖,寥寥百字抒胸臆

  兔年春节来临之际,一股“织围脖,拜大年”的热潮迅速在各大网站蔓延开来,微博拜年受到明星、名人以及80后、90后的追捧。连日来,记者在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网站的微博上看到,以“新年快乐”为主题的微博祝福俯拾即是,动辄上百万条之多。

  除了互道祝福,网友还在微博上贴出长假旅游的照片,或发视频“现场直播”过年景象,热闹非凡。网友“Simon”上传了姥姥家丰盛的大餐,温馨的团圆气氛在微博上弥漫,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和点评。

  更值得肯定的是,在微博话题的指引下,一些本已淡出人们记忆的春节习俗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给“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春节增添了不少亮色。“踩高跷、守岁、上香敬佛……多久远的记忆啊,若非网友在微博里津津有味地描述,我都不记得这些画面了。”淘宝一家网店的店主黄晓磊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国内微博客用户规模已有约6311万人。中国人过年讲究的是热闹喜庆,从登门拜年到电报贺岁,从短信视频到微博祝福,随着微博客数量的递增,微博拜年成为今年最潮、最火、最低碳的拜年方式。

  微客“又见飘雪”说:“微博是一个神奇的平台,它可以在发布新鲜事、分享幽默图片的同时,将自己的心情贴在网上。”

  一些网民说,微博就像一个会聚了天南地北网友的大家庭,微博的语言多属原创,都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避免了手机祝福短信千篇一律的弊端,因而受到网友热捧。

  2 用潮语,官员寄语拜大年

  兔年新春,17个省(区、市)的31位党政领导会聚网络,“群起”向广大网友拜年贺岁。

  这些新春贺词普遍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字里行间带着“给力”、“围观”、“拍大砖”等时髦的“潮语”或“热词”。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给网民拜年说“神马都是浮云,科学发展才是真经,转变发展方式最给力”,一时引发网民疯转和跟评。

  新春贺词无不透出官员对网络民意的认可和尊重。青海省省长骆惠宁寄语广大网友:“希望多上‘好铁’,多拍‘大砖’。”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希望网友“为建设幸福广东当好‘潮人’、‘脖主’,坚持‘灌水’、‘拍砖’,多多‘围观’、‘给力’”,全然颠覆了人们熟悉的话语方式,受到网友的一致好评。

  实际上,政府官员网络拜年不过是已经渐渐流行的网络拜年风尚的一个缩影。前两年,进行网络拜年或在网上买年货的人还不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学历较高的年轻人。现在,不论男女老少,学历或高或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加入这一行列中来。

  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副教授李浩认为,春节文化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中华文明向来有容乃大,“混搭”可能就是当下春节文化现实存在的一种形式。“就好像年夜饭的餐桌上,既有北方的饺子,也有南方的汤圆。我们不必指责它不够纯粹,只要各取所需就可以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上流行的拜年方式不仅成为传统拜年方式的补充,一些内容更直接渗透到现实生活中。今年春节前,双手十指交叉然后竖起大拇指的“兔手势”一夜之间风靡网络。它一改传统的作揖抱拳拜年手势,十指交叉寓意“亲昵”、“亲密”,竖起大拇指寓意“最好”、“最棒”,而同时竖起两个大拇指其形状又如兔子的耳朵。时尚的“兔手势”寓意着吉祥和团结,因此迅速火了起来。

  3 搭平台,网聚亿万团圆情

  “大年三十,我们志愿者早晨吃鸡蛋,中午吃泡面和八宝粥,下午把全县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玩游戏、发新年礼物,晚上志愿者们坐在一起包饺子,然后自编自导自演过新年。虽然一整天很累,也没有电视看春晚,但我们非常开心!”

  这是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大三学生程立波2月3日凌晨在网络上写下的一段心语。

  今年寒假,程立波利用寒假时间到舟曲支教,到2月3日已在舟曲度过了18天。他把自己每一天的活动都发布在网络上,父母通过网络了解了他的生活,也省却了一分担心。

  程立波说,在舟曲的10多天里,自己每天都在感动着,每天都在学习,“成长了许多”。“我很高兴这次能有机会来到舟曲义务支教,并且留在舟曲和小朋友们一起过年,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春节”。

  过年了,对于因工作等原因回不了家的人,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与家人共度春节的平台,一张“网”聚起亿万中国人的团圆情、思乡心,一根“网”线联系着千里之外的亲人——大家互道问候、祝福新年,那分温馨着实让人感动。

  在济南做装饰材料生意的胡安康,大年三十晚上通过网络视频和家里人“面对面”地过了一个年。胡安康说,他的老家在安徽,春节因为公司安排不能回家过年。“那天和弟弟打电话,他无意中说起他刚买的手提电脑有摄像头,让我也去买个摄像头,三十晚上可以跟家里视频。我就赶紧去买了一个,三十晚上通过视频给家里人拜了个年。”胡安康说。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善峰说,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网络过年这种新的文化已经出现并存在了,它对于扩大春节的影响力以及丰富春节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