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外国人眼中的洛阳
■编者按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期间,有不少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的洛阳游子回洛;还有许多外国人在洛阳感受中国年。洛阳游子眼中的世界啥样?外国朋友眼中的春节如何?本报今日特别刊发两组报道,希望进一步打开洛阳人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洛阳的两扇“窗”。
金万奎:在洛阳过春节很热闹
□记者 张亚武 文/图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最重要的节日。这些国家过春节和中国有何异同?
农历正月初五,踏着满地的鞭炮屑,记者来到洛阳师范学院,采访了该院韩国籍教授金万奎。
金万奎出生于韩国首尔市,是地地道道的韩国人。他的祖先名叫金日磾(音mi
di),原是匈奴王子,后来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金万奎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学的是美术。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崇拜中国现代绘画大师蒋兆和。
1993年,中韩建交的第二年,金万奎就来到中国,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三年学成回国。2004年,金万奎又进入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应聘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任教。金万奎虽已在洛阳工作生活了4年,但在洛阳过春节还是第一次。
“和中国人一样,春节也是韩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金万奎说,韩国的春节时间和中国相同。春节全国放假四天,让人们欢度节日。每年春节,韩国人都会带着孩子回到父母身边,阖家团圆。
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给金万奎印象最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家户户贴春联。在金万奎看来,贴春联既能渲染春节的气氛,还能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二是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韩国不允许人们在居民区随意放鞭炮。所以,即使有人春节放鞭炮,也会到比较空旷僻静的地方。”金万奎说,刚开始他不习惯,后来见的、听的多了,觉得还蛮有意思。
有了春联、鞭炮等渲染,金万奎感到,中国春节比韩国热闹多了!
图为金万奎和他画的中国画。
马克·莱休:忙里偷闲感受洛阳味道
□记者 陈小伟
35岁的意大利人马克·莱休是一名工程师,由于他所在的公司和伊川电力集团有一个合作项目,从去年8月起,他一直住在洛阳钼都利豪国际大酒店。
今年,马克·莱休幸运地在洛阳过了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春节。
马克·莱休直言他喜欢中国。他说,意大利和中国都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意大利的庞贝古城、比萨斜塔、古罗马竞技场等非常有名,当然中国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也是举世闻名,工作之余他专门游览了这些地方,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马克·莱休笑着说,他喜欢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他的漂亮女朋友是中国武汉人。
马克·莱休非常喜欢洛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喜欢洛阳人,因为洛阳人特别友善。在洛阳工作的这几个月,不论是问路、乘车还是在酒店、超市消费,洛阳人都热情周到地为他提供帮助和服务。
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加班,但马克·莱休忙里偷闲,好好体验了一把洛阳的年味儿。
晚上他到洛阳桥看洛阳人放焰火,看着大人小孩兴高采烈的样子,他也很受感染。马克·莱休说,中国的烟花实在太奇妙了,种类那么多,那些在空中绽开的五
彩缤纷的烟花,真是一幅奇妙的画儿。
他逛了老城的丽景门,红灯笼、中国结等美丽而充满中国特色的装饰物让他赞叹不已。在那条古色古香的老街上,他品尝了不少洛阳的风味小吃,虽然浆面条有点酸,水席有点辣,但他明白那就是洛阳的味道。
图为马克·莱休和女友在洛阳老城。
马瑞亚:福利院里第一次包饺子
□记者 孟国庆/文 张光辉/图
昨日,在市儿童福利院“玛丽亚希望家园”,30岁的义工马瑞亚在二楼、三楼的重症儿童病房来回奔忙,为躺在病床上的孩子们更换药物、进行护理,忙得脚不沾地。
今年春节,马瑞亚就是这样在忙碌中度过的。
“玛丽亚希望家园”是我市儿童福利院与香港新希望基金会合作创办的为重症弃婴提供养护服务的机构。今年春节期间,这里有140余名重症弃婴需要看护。
马瑞亚来自美国,一年前,她来到市儿童福利院,成为“玛丽亚希望家园”的义工。
每天早晨8点,马瑞亚准时从休息室出来,和其他义工及工作人员一起到病房查房。在这里,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需要“点对点”的护理:有的孩子没有食道,需要每天按时通过管子喂定量的牛奶;有的孩子心脏有问题,需要随时观察监护仪器……
有时候,做完这些常规的护理项目,马瑞亚还会到活动室,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对这些孩子来说,学会玩耍也是康复和成长的必修课。
马瑞亚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春节期间,她没有时间逛街去感受“年”的味道。但是,看到住在周围的人们贴春联、放鞭炮,每个人都笑嘻嘻的,她也受到了感染。
“玛丽亚希望家园”负责人刘国兰说,为了让义工们感受到中国的年味儿,除夕那天,他们组织马瑞亚等8名来自美国和菲律宾的义工和中国同事们一起包饺子、贴春联、拍全家福。
回忆起那天的情景,马瑞亚乐得合不拢嘴:“我还亲手包了好几个饺子呢!”马瑞亚说,这是她第一次包饺子。
刘国兰说,正是因为马瑞亚等义工的无私奉献,“家园”内的弃婴才过了一个祥和、平安的春节。
图为马瑞亚在贴春联。
科菲:庙会比总统大选还热闹
□记者 孟国庆/文 曾宪平/图
27岁的非洲多哥人科菲是个活泼的年轻人,他爽朗的性格让他在中国认识了很多朋友,这也让他在中国的第一个春节多姿多彩。
去年3月,科菲离开家乡,来到洛阳的河南科技大学学习汉语。选择这样一门学科,除了对中国文化很好奇,还因为科菲一家准备和中国人做生意,学习汉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寒假,同学们都回家了。大年三十,百无聊赖的科菲接到了一名中国朋友的邀请电话:“来我家一起吃年夜饭吧!”
科菲乐呵呵地赶到朋友家。迎接科菲的除了饭桌上很多他叫不出名字的饭菜,还有朋友一家热情的掌声和笑脸。科菲说,那感觉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
第二天,大年初一,科菲又和朋友相约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逛庙会。这里人山人海的场景让科菲看傻了眼:“这么多人!比我们的总统大选还热闹!”
科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迷”,寻找中国独特的民间绝活是科菲逛庙会的主要任
务,经过每一个吹糖人或捏泥人的摊位,科菲都会停下脚步。来到一个捏兔子的摊位前,科菲用非常蹩脚的汉语跟摊主交流起兔子的捏法来。经过五分钟的交流,科菲和同样一头雾水的摊主告别了。
庙会上各种新鲜有趣的中国特产,也让科菲很感兴趣,中国结、丝巾、桃木挂饰、年画、玉雕、皮影、佛像等琳琅满目。科菲感叹道,听说洛阳一千多年前就是国际贸易中心,丝绸之路的起点,果然名不虚传。
尽管庙会上人太多,简直是在“挤庙会”,但科菲还是很开心,他说:“只有吃饺子、逛庙会,才算过了地道的中国年。”
图为科菲逛庙会。
来,看看洛阳人眼中的世界
王征:我在加拿大学“精明”
□记者 陈小伟
“我们过春节,走亲访友,亲朋聚餐,逛庙会,或者出去旅游;加拿大人过节就不一样了。比如万圣节(又称鬼节),大家都在游乐场和酒吧玩。大家穿戴怪异,在这一天的晚上,四五岁到十几岁的儿童成群结队地
挨家挨户拍门讨要糖果。他们一边敲门一边说‘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而三月的枫糖节是加拿大的重要节日,隆重而热烈。”目前在加拿大工作近一年的洛阳女孩王征(图中右一)这样介绍。
今年25岁的王征2007年到加拿大留学,现在在温哥华生活和工作。王征说,加拿大是移民国家,英裔居民占42%,法裔居民占27%,华人也不少,约有80万人。所以,在加拿大到处都能见到中国人,到处都有中国餐馆。
刚到加拿大,王征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都开车去美国购物!时间长了,她才明白加拿大人很精明:因为美国的东西便宜,汽油价格也低得多,而在加拿大办美国签证很容易。
现在,王征已经跟加拿大人学会了很多俭约的好习惯。她每周开车去美国购物一次,一般在汽车油箱里的油还剩一半的时候去,到美国后汽油几乎烧完了,加上满满一箱油,然后把一周的食物采购齐。这样购物比在加拿大国内要便宜约1/3。
王征说,加拿大人的时间观念非常强,效率非常高。谈合作,签协议,都要事先约定,一旦决定的事情就立即付诸实施。
王征曾经一周内连续两次到美国谈业务,都是飞来飞去,刚开始她有点心疼机票钱,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才明白这就是加拿大人的效率!省下来的是大量时间,就有机会做其他更多的工作!
何师因:在美国上大学更紧张
□记者 张亚武
2008年8月,作为中美双学位交流计划的一部分,河南理工大学洛阳籍学生何师因(图中后排右二)进入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洪堡分校学习计算机。目前,他刚刚完成在美国的课程,今年春节前回到洛阳。
相继在中美两国大学学习,何师因感触最深的还是两国大学教育的诸多差异。
中国大学是“严进宽出”,考大学难,但毕业比较容易;美国大学是“宽进严出”,进大学学习很容易,但毕业比较难,本科学生的淘汰率达到30%至40%。在美国,进入大学后,学生想调换专业也很容易,只要向学校递交申请,一般都会获准。
“美国大学实行的是学分制,学生完成120个学分即可毕业。”何师因说,因此,美国大学生很自由,多数人吃住在校外,没有老师专门管理,学习好坏全凭自觉。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课程安排没有统一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喜好和各科的学分,自由选择课程。上了两年课,觉得累了,或者手头没钱了,学生就可以申请停课外出工作一两年,之后再回大学继续学习。
根据在美国学习的经历,何师因对即将走出国门的中国学子提几条建议:不用太担心语言,一旦到了国外,语言会进步很快;到了国外,要适度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外国大学的学习强度大、课程多、压力大,比中国大学的学习更张,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出国前要学会做饭,刚出国喜欢外国饮食,时间长了还是喜欢中国的饭菜;出国时少带衣服,多带一些喜欢的零食。
陈韦华:韩国春节和家乡的很像
□记者 张喜逢
27岁的陈韦华在韩国留学已4年多,现就读于大邱市岭南大学人事管理专业硕士班,提起韩国的年俗,她告诉我们:“韩国的春节和家乡的基本一样。”
陈韦华说,在韩国,中秋节和春节很重要,被称为“旧正”。虽然韩国的春节和中国的春节是同一天,但在传统风俗上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韩国家庭年夜饭多是父母和子女的小范围团聚,而且男女分桌而坐。
春节期间,韩国妇女都要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从早到晚都在厨房里忙活,嫁到韩国的外国姑娘也不例外。
大年初一,韩国人有一个既郑重又庄严的礼仪,就是“祭礼和岁拜”,这是他们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家家户户房屋的正室供着祖宗的画像,在供桌上摆着各色供品,供品则要严格按照“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生东熟西”、“左饭右羹”的规矩来摆放。祭祀时,要严格按照家谱排位祭拜,全家人要穿着民族服装,依次向祖先鞠躬磕头,祈求家庭平安,家人健康。
祭拜后,他们才开始吃大年初一的第一餐,这餐同样有严格要求,必须有一道“米糕片汤”,它用大米粉做成,压制成圆柱形后切成片,韩国人把此类春节食品统称为“岁餐”。
然后,“岁拜”开始,晚辈要向长辈磕头拜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祝愿父母健康长寿,长辈还要给晚辈“压岁钱”。“岁拜”后,全家出动,到祖先的墓地扫墓,以缅怀祖先的恩德。
另外,我们过春节的时候,越来越喜欢到外面吃年夜饭,韩国人却讲究自己动手做年夜饭,所以一到春节,韩国的酒店都关门歇业,街道上冷冷清清。
郭科:月是故乡明,年味儿家乡浓
□记者 张喜逢 文/图
今年29岁的郭科,是居住在日本东京的华侨,现就职于东京一家大型房地产咨询公司,提起这10多年在日本的生活经历,他感叹道:“月是故乡明,我对家乡的春节充满着怀念。”
自2000年赴日留学生活后,郭科多数时候都是在日本过春节,相比中国的春节,他认为,家乡的年味儿更浓。
郭科说,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新年多从12月27日到1月3日,他们把12月31日作为除夕日,称为“大晦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清洁家居、洗去霉气。
新年期间,日本人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摆放“门松”或悬挂松枝,以示新年开运。除夕夜,日本称为“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在除夕的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
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
除夕夜,全家人围着火炉守岁。元旦早上,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才到亲友家拜年。
按照传统,元旦的早餐很丰盛,要吃砂糖竽艿、荞麦面,喝屠苏酒等。此后三天吃素,以示虔诚,祈求新的一年大吉大利。不过,现在在日本的多数城市,人们已放弃新年吃素的习惯,改在“除夜”吃空心面条。
每逢新年,日本各大百货公司都会推出各种“福袋”,“福袋”里装有日用品、衣服、包等物品,这些“福袋”象征着好兆头。
购买时,人们虽然不知道“福袋”里面有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装在“福袋”里的商品,其价值超过“福袋”的价格,不少家庭主妇不会错过这个低价买好货的机会,买“福袋”无疑给人带来新年中奖的感觉。
(A06、A07版的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被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