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1岁的焦金海,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战争胜利后,他把所有和抗美援朝有关的东西都珍藏起来,因为它们见证了一段炮火纷飞的革命历史……
▲▲珍藏:在朝的点点滴滴
在位于九都路的焦金海家里,记者见到了他的“宝贝”:有茶缸、水壶、毛巾、手绢;有照片、徽章和毛主席像章;还有信纸、烟盒、明信片和当时的钱币等等,上面都印着跟抗美援朝有关的字眼。
说起这些东西的来历,焦金海记忆犹新:“这个水壶是我行军时用的,这个军功章是1952年朝鲜人民政府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和平鸽则是1953年赴朝慰问团赠予的。”在朝鲜时,焦金海还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这本日记他也一直保存至今,里面有很多关于当时的珍贵记忆,还有不少他编的歌曲。
在焦金海收藏的物品里,有一本剪报,厚厚的,封面上写着“共和国战争之朝鲜战争实录(全)”。焦金海说,这本剪报是从《洛阳晚报》上剪下来的。晚报从1999年7月开始连载这篇小说,看到这篇小说,他所有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都浮现在脑海里,于是他将其制成了一本剪报。
算起来,这些东西(剪报除外)至少被收藏了60年了,可件件看起来都崭新如初。焦金海笑着说,这些东西发到他手上,他一直都舍不得用,回国后更是悉心珍藏,所以还像新的一样。
▲▲回忆:难忘的八件慰问品
焦金海1949年当兵,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隶属27军79师工兵营3连。焦金海主要担任文书工作,除了写写画画以外,还经常编一些歌曲来鼓舞士气。
1952年10月,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带着全国人民的深切关怀到达朝鲜,慰问战斗在抗美援朝最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焦金海记得,当时条件艰苦,慰问团就把降落伞上面的布扯下来当幕布,给前线战士表演。慰问团还给志愿军带来了大批的慰问品,当时统一发的慰问品共有八件。
这八件分别是茶缸、毛主席像章、印有部队番号的信纸和信封、丝绸手绢、毛巾、“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两周年”纪念册、香烟和明信片,上面都印有“中国人民慰问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赠给最可爱的人”、“增加生产支援前线”等字样。其中香烟是光荣牌的,焦金海不吸烟,就把里面的烟送给自己的战友,只把烟盒留了下来。关于这八件慰问品还有一段快板书,登在当时的报纸上,被焦金海看到了,也一并收藏了起来。
▲▲感动:祖国人民送来的方便
除了八件慰问品之外,还有一件慰问品很奇特,和其他东西不一样,呈套状,周围一圈是白色粗布,底部是青色粗布,收口处穿有细绳,可以收紧,周围写着八个大字“一人立功全家光荣”,并写有“徐宝兰赠”。
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看到记者疑惑的眼神,焦金海忍不住感叹:“这是一个碗套,是祖国人民送来的方便啊!”当时慰问团带来的不仅有祖国统一赠予的慰问品,还有群众自制的慰问品,这个碗套就是徐宝兰赠给焦金海的。拿到这个碗套的时候,焦金海很感动,他并不认识徐宝兰,但是茫茫人海中他能够得到她亲手做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
这个碗套带给焦金海很大的方便,部队打仗,住所并不固定,经常要行军,每个人都要带着自己的碗,以便行军途中吃饭喝水。可是碗不好携带,这个碗套刚好可以把碗直接系在腰上,还不影响行动。
当时,焦金海就想,有朝一日若能回到祖国,一定要找到徐宝兰,向她当面致谢。可是碗套上只有她的名字,没有她的任何联系方式,因此愿望也一直未能实现。
▲▲寻找:陪伴我的卫生员,你在哪里
焦金海保存着很多当时的照片,有一张照片他看得比自己的照片还宝贵。
焦金海说,照片上的人叫周延堂,是当时部队里的卫生员。第五次战役前夕,美国侵略军在战区撒下大批携有鼠疫、霍乱等传染病菌的动物,想通过“细菌战”打击志愿军。“你放老鼠,我们就捉老鼠。”志愿军做了很多老鼠夹,放在各处,捉老鼠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以免自己感染上病菌。不料,焦金海突然发起了高烧,症状和鼠疫相似,为了避免传染给其他战士们,连队决定先把他隔离起来。
这期间,卫生员周延堂承担了照顾他的任务,每天过来给他看病、输液、送饭。八天后,他的烧退了,病也好得差不多了,连队战士就把他接了回去。
那之后,焦金海一直都很感激周延堂,决定在有生之年要一直跟他做好兄弟。回国之后,因工作变动,两人渐渐失去了联系。焦金海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他:“那次要不是周延堂坚持给我看病、送饭,我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下来。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