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8版:媒体·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6万考生19日拼杀“华约”联考
名校2/3尖子生卷入自招“三国杀”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2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名校2/3尖子生卷入自招“三国杀”
深圳一学校近半高三生忙在全国各地“赶考”
  “华约”        “北约”
  □据 《新快报》

  今年,高校自主招生首次形成大规模的联盟:以清华为首的“华约”7校联考,以北大为首的“北约”13校联考,包括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在内的9所理工系高校“卓越”联盟,三大联盟呈三足鼎立之势,被形象地喻为自主招生“三国杀”。高考之外的自主招生联盟给高考生带来多大影响?自主招生的哪一方面最受质疑?

  1 “三国杀”让师生爱恨交加

  2003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推行自主招生,规定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以提前确定自主招生的意向高校,并在最终录取时得到最高20分的降分优惠。

  三大联盟有多火? 据自主招生联盟的初步统计显示,“华约”、“北约”两大联盟获得自主招生笔试的考生合计约10万人,较去年约增40%。

  省实验中学高三学生小朱告诉记者:“我们班是重点班中的次重点,但都有超过一半的人在准备各个高校联盟的自招考试,而在第一层次的重点班,几乎2/3甚至更多的同学在准备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记者了解到,广雅中学今年由学校推荐参与自主招生的学生有200人,加上自荐学生,预计参与自主招生的人数将达到250人,占全年级学生的1/3。在华师大附中,今年由学校推荐参与“华约”、“北约”自主招生的学生有100人,加上自荐的学生及参加其他高校招生的学生,预计人数将达300人,占全年级学生的60%。深圳中学一学生家长反映,该校高三学生中有近一半人在全国各地“赶考”。

  在不少人看来,自主招生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利器,但记者走访发现,不少高三学生、教师对愈演愈烈的自主招生“爱恨交加”。由于加分“多了一重保险”,学生们对各种学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都“跃跃欲试”,自主招生考试渐渐成为另一项负担。

  深圳实验中学学生家长梁先生说,他的孩子在“华约”、“北约”报了名,“现在多了这么多自主招生,反而使孩子多参加了两次考试,有一种‘被挟持’的感觉”。

  由于联盟自主招生是新模式,加之有的联盟的命题方就是教育部考试中心,所以多所中学认为这样的考试“有助”高考,十分鼓励学生参与。

  2 “名额”分配成最大质疑点

  2003年开始试行的自主招生制度,发展至今已有83所高校拥有自主招生权,今年还形成了三大“集团军”。但人们发现,以多样化选材为设计目标的自主招生,正在变成高考前的“掐尖儿”大战。

  据了解,今年全国范围内通过初步资格审查,可以参加各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接近20万人(其中“华约”、“北约”共10万人),而且这些考生主要出现在重点中学,且越是名校,学校获得的推荐名额越多。

  “实际上,每所重点高校都希望招到最好的学生,所以总是把本来就很少的名额分配到全国各地的优质高中。”东莞虎门外语学校一孙姓家长坦诚地告诉记者,学校推荐到“华约”考试的是年级前五名,他儿子名列其中,在东莞市也名列前十,儿子此次报考的是浙江大学。

  深圳某中学学生家长刘女士也认为,自主招生的实质就是高校提前抢生源,并不是根据学校的需要选择特色人才,中学推荐的全部是成绩排名顶尖的学生。以她孩子所在学校为例,她孩子因学习成绩不算突出并未被列入参加“华约”联考的两个名额,但她孩子以自己创作的古诗文作为材料之一向浙江大学提出申请,同样通过了资格审查。

  19日在广州六中“华约”考场,不少家长都质疑“名额”的分配制度。汕头一名林姓家长说,北京大学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两年以来屡遭诟病,就是因为获得中学校长推荐的,仍是那些在各项考试中名列前茅的“尖子生”,却忽视了“偏才”、“怪才”等具有特殊潜力的人才。

  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亦评论:“高校目前的自主招生,就是‘抢生源’的一种手段,这是自主招生的制度安排所导致的。”

  ■相关链接

  ●“华约”联盟

  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共7所高校。

  ●“北约”联盟

  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共13所高校。

  ●“卓越”联盟

  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重庆大学共9所高校。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