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岸边的仪式简单而肃穆。 |
|
亲属将何凤枝的骨灰撒入黄河。 | |
本报讯
昨日上午,孟津县会盟镇黄河公路大桥西侧的黄河南岸边,何凤枝老人的亲属肃穆而立。这一天,是何凤枝的3周年祭日;这一天,亲人们要将老人的骨灰撒入黄河。他们失声痛哭:“妈,今天,您的心愿可以了了!”
一切,要从3年前说起。
洛龙区关林镇大东村居民何凤枝老人于2008年2月20日病故,享年83岁。临终前,老人立下遗嘱,对后事如何操办进行了安排:
一定不能土葬,遗体要按国家规定火化;骨灰不要保留,全部撒入黄河,绝不占一分一厘土地,绝不给家人和社会添麻烦;谁不照办,就是不孝!
老人的亲属说,何凤枝祖籍荥阳市泗水镇,战争年代逃难到洛阳。老人生前常说,自己生长在黄河边,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
何凤枝的小女儿张淑娟说,母亲在七八年前便提过骨灰撒入黄河的想法,但几个女儿都不太支持。
“老太太生前总是告诉我们:‘周总理的骨灰撒向祖国大地,做得好,我们也要效仿。’”张淑娟对记者说。
何凤枝有个夙愿——去世后能回到故土。至于如何实现愿望,她选择了“最省”的方式——顺着母亲河,回家!“人死了入土为安,她却偏要入河里!”“看老太太平常这么乐观,怎么会有这想法?”村民们曾议论纷纷。
何凤枝的大侄子张京照说,老人一生务农,也不识字,但非常开明:她不愿给孩子们添麻烦,坚持住在自己的土屋;临终前,老人对后辈们千叮咛万嘱咐,遗体一定要火化,一定要将骨灰撒入黄河……
张淑娟说,将母亲的骨灰存在家3年,是为了多守护她一些时间;对于是否将骨灰撒入黄河,家人们一直有争论。今年大年初七,家庭会议再次召开,大家最终决定:尊重老人的遗愿!
昨日11时许,简单而肃穆的告别仪式在黄河边举行。随后,亲人们打开骨灰盒,将骨灰撒入黄河。
老人的骨灰随河水漂走,亲人们流泪送别。
仪式结束,何凤枝的外孙杨世平仍不愿离开。被老人一手带大的他,对姥姥的感情很深。久久凝望东去的黄河,他轻轻地说:“姥姥当了一辈子明白人,临走也让人佩服。我真想她……”
返回村里,张淑娟和家人商量后决定:以后,每年清明节,大家就到黄河边祭拜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