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7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15 果真是汉墓
26 用孩子的眼睛看问题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3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26 用孩子的眼睛看问题
○作者 钟琴
  美国节目主持人克莱特曾采访一个孩子:“长大后要做什么呀?”

  孩子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而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孩子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跳出去。”

  “到底是孩子!”现场的观众为孩子的“诚实”笑得东倒西歪。

  孩子却为大人的“想当然”惊呆了,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我要去取燃料,我还要回来的!我还要回来的!”

  孩子的真实想法跟成人的主观臆测竟大相径庭!孩子被冤枉的原因,是成人习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觉上,并用这种感觉去揣度孩子。要知道,很多时候,你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孩子看到的、感觉到的不一定是一回事。

  要想跟孩子对话,让孩子接受你,家长、老师就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感觉去揣度孩子,而是需要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善于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从孩子的角度去审视生活。这样,你才有可能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情感律动,成为他们的贴心人。

  一位年轻的妈妈,每次带着三岁的孩子去超市,孩子就哭闹不止,迫不得已,她只能匆匆选购好生活用品,带着孩子出来。奇怪的是,走出超市后,孩子立即就不闹了。下次再去,依然如此。

  这位妈妈开始认为是孩子不喜欢逛生活用品区域,于是,再次去超市的时候,她带着孩子到儿童玩具专柜。谁知道,孩子依旧哭闹不止。妈妈手足无措,蹲下身去安慰孩子。突然,她有了发现:周围全是走来走去的人的腿脚和推来推去的购物车!妈妈终于明白了孩子哭闹的原因——单调重复的景象让孩子感到强烈的不安和焦虑。这是当妈妈蹲下身子,视线和孩子的一般高时才发现的。成年人进超市,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关注的是要置办的物件,购买欲望使自己兴致勃勃,可幼小的孩子哪里有这样的欲望呢?

  下面这个例子也很有启发,使我们认识到从前不曾注意的问题:

  在家里,两岁多的孩子快乐地在床上爬来爬去,“咿咿呀呀”地和自己说几句话。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不时慈爱地看小宝贝一眼。

  忽然,她觉得有些冷,就起身给自己披上一件外套,同时给孩子套上一件衣服。然而,小宝宝不领情,拼命地挣扎着就是不穿那件衣服。最后还是被妈妈强行套上了。小宝宝皱着眉头,扭来扭去,最后“哇”地哭出声来。母亲很诧异地哄着,不知道宝贝是怎么了,刚才还不好好的吗?

  粗心的妈妈没想到:自己在沙发上长时间坐着不活动,觉得冷,当然要加衣服;可孩子一直在爬来爬去,活动着啊!活动久了,他自然就感觉到热,你再给他加上一件衣服,他能舒服吗?能不挣扎吗?挣扎不过,可怜的孩子能不哭吗?

  你看,大人以自己的感觉去理解孩子,往往会误解对方,造成对立冲突。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父母和孩子一说话时,就开始对立、冲突,开始吵架?就是因为父母太轻易地下结论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孩子受家长、老师的批评之后,委屈得难以自已?原因就是他们被成人误解,又不能辩解或难以用语言说清楚,只能以沉默对抗。这种沉默又会被认为是一种默认,一旦形成某种印象,成年人又会片面地借助一些现象去作符合自己原先印象的解释,来强化本来就可能是错误的看法。

  有血缘关系,并不意味着父母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当你不能理解孩子所为的时候,不能轻易地下结论,要把孩子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尊严的人去对待、去尊重。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