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传承是个大题目,下面有很多小题目。把地名的文章做足、做好,就是需要重视的一个小题目。
在这方面,国内一些城市的成功经验很多,比如西安、南京、苏州等。我们也有做得好的,比如唐宫路,这名字简直绝了。年龄在50岁上下的洛阳人都知道,唐宫路曾叫劳动路,如果说现在还叫劳动路的话,外地人和我们的后代如何能想起曾经矗立在这里的唐朝宫殿呢?这说明地名是传统文化的很好载体,不能等闲视之。
这些年,我市的有些路名起得很有味道,如新区的开元大道、金城寨街等。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比如正在修建的道北二路和道北三路,听说只是暂时的名称。其实,道北三路直通下清宫,完全可以考虑用这个古迹做名字。
还有一个情况需要重视,那就是现在的旧城改造。即将消失的老街也有着厚重的历史,当我们不得不告别它们时,能不能换个方式将地名保留下来呢?以笔者的老家老城南关为例,现在改造正在进行,雷家口街、菜市西街、华章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小区,一个叫凤化苑,一个叫锦绣港湾。凤化苑当然和老街凤化街有关,还算有些历史,但锦绣港湾就没有洛阳的文化味。要知道,南关在20世纪前半叶曾经是洛阳乃至河南的繁华要津,起个好名不算太难的事。
笔者建议,我市可成立一个专门的审批机构,或将审批权指定交与某部门,这样类似地名出现乱象的情况估计就不会出现了。相信做好这一点不难,因为只需要把历史文化传承放在第一位就好。(作者系洛阳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职工、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