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从试题形式看,新史料、新情景的试题占据着突出位置。
●复习时要以新的史学观点与方法培养开阔的视野,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古今中外的历史事物与现象。
●要对各个考点进行精炼。做到训练题目在“量”方面的小容量,在“质”方面的大视野。
目前,高三考生已经开始第二轮复习。历史复习应以最新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主要依据,以提高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明确高考新要求
明确高考考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准备。考生可以结合近三年的历史高考试卷来分析。
1.从试题形式看,新史料、新情景的试题占据着突出位置。这是近三年历史试题最基本的样式。
2.从命题的指导思想看,由原来的革命史观发展到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化史观,有意从这三个史观的视角去出题。
3.从试题与教材关系看,不再是原来较为单一的再现关系或者仅仅注重紧扣教材,而是变得较为复杂多样:既要紧扣教材、概括教材,又要拓展教材、升华教材。
二、复习要有新理念
新课标突出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从近年高考命题情况看,涉及这些方面的试题不少。复习时要以新的史学观点与方法培养开阔的视野,客观、全面地认识、评价古今中外的历史事物与现象。
新课程下的高考命题,超越教材,体现了三个“不拘泥”思想:不拘泥于教材内的知识、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不拘泥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考生备考必须具有整合意识,通过对课标、考试大纲和多种版本教材的研究、整合,从中发现、提炼核心知识点、主干知识,优化复习内容。
三、思路清晰有目标
1.明确目标。
要围绕“提高”做文章,全方位提高综合能力与素质。全面提高,既要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要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全程提高,要做到学、练、考、补有机结合,保障学习环节的完整性;全员提高,要补弱促强,查漏补缺。
2.要进行通史加专题的复习。
既要着眼于通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又要巩固各时段的专题知识体系,两者相互穿插、整合,从而理清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建立起合理通达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近年文综测试试题,每一道大题都是以小专题形式进行能力考查的,很多选择题都有小专题的特点,这就使第二轮专题复习中的归类、提高、升华显得尤为重要。
四、事半功倍巧选题
进入3月份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模拟题越来越多,考生不可能全部做完。实践证明,考生答题能力的提高,与做题的数量不一定成正比。
1.注重基础。选题要突出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学科热点和规律的总结,要杜绝偏、难、怪题的出现。要对各个考点进行精炼,力求以一当十,事半功倍,争取做到训练题目在“量”方面的小容量,在“质”方面的大视野。
2.多练高考真题,从训练中感受命题特点,领会命题趋势,把握命题重点。
3.补偿性练习,注意发现并纠正经常犯的典型错误。易错点是考生的薄弱环节,用补偿性练习抓住薄弱环节,就是抓住了复习重点。
4.限时训练尤为重要。有的考生平时很用功,答题正确率很高,但是到了考试时拿不到高分,其主要原因就是平时做题没有时间限制,精神放松。考场上有时间限制,精神紧张,就会审题不细,看错条件,造成无谓的失分。
5.重视做综合卷的适应性训练。从以前考生由历史单科考试到文综综合测试试卷的情况来看,部分考生得分偏低,不适应文科综合测试的试卷长度,掌握不住答题节奏;答案要点书写量太大,把答历史单科题的要求,移植到了文综试卷上。文综试卷的答案简约、概括,书写量小,分值高。这些特点要通过训练落实到答卷中。
6.重视卷面规范。洛阳市一练考试中,不少考生是因卷面书写潦草、答题不规范失分的。
五、热点问题考点化
社会热点问题是高考历史试题不可回避的“兴奋点”。社会热点问题是联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从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能充分体现史学“以史为鉴”的功能。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把社会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找准社会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的结合点。要善于把热点问题考点化,并设计成具体的题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当前我们面临的时代政治特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时代经济特点是建立起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生产力;时代文化特点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主、共和、宪政、和平与发展、和谐社会、思想解放、制度创新与变迁、科技更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理性观念、人文精神、法律意识、全球化观念等必然是高考中占主导地位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