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5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劝阻吸烟员”
可能劝不住
官员“潜伏”背后是制度失灵
“放气防盗”实为投机取巧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4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今日视点
官员“潜伏”背后是制度失灵
□凯风
  【新闻背景】 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为考察农民工工作环境,以平均每年一次的频率,“潜伏”于义乌的各类企业。几年下来,他用这种方式“考察”了义乌180多家中型以上企业,解决了6000多人的务工问题。(昨日本报B04版)

  在官员下基层调研迎来送往的现实环境中,能够亲自“潜伏”了解企业的优劣好坏,并能够持之以恒,实在是稀少,令人钦佩。然而,值得追问的是,除了亲自上阵之外,难道真没有另外的渠道可以了解这些企业的真实状况?

  在市场经济原则得到普遍认同的社会中,所有的企业都会费尽心机地迎合消费者,都会规规矩矩地面对劳动者。他们忌惮的不是政府部门无孔不入的监管,而是担忧企业的信誉毁在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上。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对企业的优劣好坏都有一个明确的考量,他们选择雇主之前就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这里能够得到多少经济收益,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他们无需借助政府的力量,政府也无需煞有介事地设置重重关卡对劳动力输送进行考察,官员更没有必要扮作农民工深入车间。

  副局长的“潜伏”其实更像是信息公开与反馈渠道不畅之下的私力救济,它以一种非常规的渠道代替正常的渠道,非常规渠道的胜利恰恰是正常渠道的巨大失败,从中得到的些许胜利难以弥补规则缺失所带来的遗憾。副局长的“潜伏”固然能够为当地农民工的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但它对那些黑心的企业仍是束手无策,对诸多无所事事的公务员仍然难以起到根本的鞭策与促进作用。

  对民意的探知最终仍要回到制度上来,不能寄望于某些官员个人的道德,而应当建立起鞭策官员主动了解民意的制度;对企业情况的了解也有赖于正常而完善的市场机制的建立,而不是只依靠非常规手段的“潜伏”。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