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天下有九福,洛阳为花福,国色天香的牡丹是洛阳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洛阳牡丹栽培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历史上,洛阳人发自内心地爱牡丹,独称牡丹为“花”,家家以种牡丹为荣,就连以养花为生的花工也以培养新品牡丹为毕生的追求。从官方到民间,种花、赏花、赛花成风,北宋时洛阳牡丹已达119种,并且已有官方的“万花会”,种植至今的名品牡丹绝大多数产自洛阳。
不过,“洛阳牡丹甲天下”并非只因为它品种繁多、风姿绝世,还因为它根植在千年帝都的土壤上,是承载几千年历史的“花中之王”,拥有独特的牡丹文化。牡丹并非洛阳独有,可是其他地区更注重牡丹的商品价值,唯独洛阳牡丹集观赏价值、历史内涵与文化底蕴于一体,“洛阳牡丹甲天下”当之无愧。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被洛阳牡丹的雍容国色所倾倒,纷纷用诗词文章来赞美它、传颂它,形成了洛阳独有的牡丹文化。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了解到洛阳人对牡丹的特殊感情,遂遍访民间,撰写了《洛阳牡丹记》。其后,张峋和周师厚分别在洛阳写下《洛阳花谱》和《洛阳牡丹记》。
如今,牡丹花会升格为牡丹文化节,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盛会。洛阳牡丹不仅倾国倾城,更倾倒了全世界。为此,笔者建议深度发掘洛阳牡丹的文化内涵:一是像古人那样,再续牡丹花谱,将洛阳牡丹的历史、传说、典故、诗词文章及各品种牡丹的花名、种类、来历等统统收录,编撰成书;二是牡丹园要集观赏性与文化宣传于一体;三是牡丹商品要突出文化特色;四是广邀天下名士,谱新曲、诵新篇,广泛宣传,将洛阳牡丹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单位:洛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洛文化传承大家谈》栏目欢迎读者踊跃参与,就如何挖掘、保护、利用洛阳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从宏观的角度建言献策,投稿方式见本版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