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都洛阳,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和谐包容的精神内涵。这内涵,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上,也体现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美食上。
今日,本报“乐活·寻味”版开设专栏,带您寻访深受洛阳人青睐的外地小吃。如果您知道洛阳哪儿有地道美味的外地小吃,可拨打电话65233688告诉我们。
说起米皮、米线等,恐怕没几个洛阳人不熟悉,爱吃的洛阳人还将它们归纳出了个名堂,叫“三皮一线”,就是米皮、凉皮、擀面皮和米线。
对小记而言,米皮、凉皮伴随着我的童年和青春时光,记得小时候5毛钱一碗的米皮就是一顿令人垂涎的美味大餐。不过,这米皮、凉皮和米线可不是洛阳本土的小吃,它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外来户”。外地小吃能在洛阳落地生根,几乎成了洛阳人生活的一部分,实属不易。
▲▲传奇的莫家米皮
米皮出自陕西, 讲起来还颇有来历。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大旱,陕西秦镇稻田多出秕谷,农人无法完成粮食进贡任务。当地一个农民,将打下的稻米用水浸湿,碾成米粉,和成糊状蒸熟,再切成条状,制成米皮上贡。秦始皇大喜,钦定秦镇米皮为贡品。后来,为纪念这个农民,秦镇家家户户蒸米皮,米皮逐渐成了陕西一道知名小吃。
说起洛阳最有名的米皮,十个人中有九个人会提到莫家米皮,那一碗碗看上去红彤彤、油亮亮的米皮,光薄细滑,口感绵软,香味扑鼻。10日中午12点左右,小记来到位于广州市场的莫家米皮老店,正是“饭点儿”,买米皮的人从店里一直排到大街上。20多年的时间里,米皮的价格也不断攀升,从以前的一碗5毛钱变成了现在的4元。
吃米皮一定要放辣椒,因为其精髓之处就在那一勺辣椒油上。据说,知名米皮老店的辣椒油都是用多种香料调制而成,其配方都是秘不外传的镇店之宝。一碗好的米皮,看上去满是红彤彤的颜色令人望而生畏,但吃到口中,那味道辣而不冲,悠长醇厚,再加上醋、盐等其他作料,诸般滋味全足了。
洛阳比较有名的米皮店,还有长安路上的玉英米皮店、凯旋路上的满口香米皮店、武汉路上的薛家米皮店等。
▲▲酸辣筋道擀面皮
同米皮一样,擀面皮也出自陕西,最有名的要数岐山擀面皮。擀面皮,原名“御京粉”,顾名思义,跟皇上有关。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岐山人王同江将擀面皮的制法从皇宫带回故乡,传徒授艺。擀面皮以 “薄、光、筋、香”闻名。
10日中午,品尝完闻名的莫家米皮,我又顺路来到位于牡丹广场西侧的一家擀面皮老店。该店店面不大,经营专一,只售擀面皮,4元一份,门口的人也排成了长龙。我等了大约20多分钟的时间终于买到一碗。同米皮的雪白柔软不同,擀面皮的颜色呈小麦色,口感稍硬,又韧又筋道,酸辣可口。
口感虽不同,但擀面皮的妙处也在那一勺辣椒油上,无论你放多少辣椒,都没有那种火辣辣的冲劲儿,只有一股醇香萦绕舌尖。
读者推荐的好吃的擀面皮还有老城的二胖擀面皮等。
▲▲改良的过桥米线
米线,洛阳人都很熟悉,在洛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米线店。米线中的上品当数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源自云南,说是一个英俊书生,在湖中的书屋里埋头苦读,妻子每日走过小桥,去给他送饭。以爱情的名义,妻子创造出了这一独特的云南美食——过桥米线。
小记不曾去过云南,也无缘品尝正宗的过桥米线,但遍查资料,正宗过桥米线的吃法应是米线是米线、菜是菜,端上桌来再放进滚烫的鸡汤里烫熟,颇有点DIY的味道。
听说上海市场附近有家过桥米线挺出名,小记慕名前往。一碗米线的价格从8元~55元不等,不算便宜。我点了一碗20元的米线,端上桌来却有点儿失望,居然不是传说中正宗的吃法,还是洛阳人常见的“一锅烩”,米线、青菜、豆腐皮、肥牛肉,各种食材汇聚一锅,热热闹闹地被端了上来。也许,这是洛阳人改良后的过桥米线吧。
也许是小记孤陋寡闻,在洛阳要找最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我目前还没发现,但品品这改良版的,味道还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