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关心会令孩子倍感温暖,但过度关心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林林(化名)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近段时间,她表现得有些反常。无论家里人对她做什么事情,她都不接受。吃饭时,妈妈给她拿筷子,她厌恶地看妈妈一眼,然后自己再去拿一双;爸爸给她买了一本学习资料,她按照书上的标价,把钱还给爸爸;奶奶做了她爱吃的饭菜,她反问道:“你为什么给我做饭,有什么目的?”。还有,林林喜欢画画,当客人或家人称赞她时,她用直勾勾的眼神看着对方说:“不可能,哪有那么好。”林林的表现让家人很不安。
我市资深心理咨询师张丽雅见到林林后,决定从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林林的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但她的父母给她制定了远大目标——非清华、北大不上。她曾经试探着问妈妈,如果考不上清华或北大怎么办?妈妈告诉她,考不上就复读,直到考上。林林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但她为了实现家人的目标,就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
通过谈话,张丽雅了解到,林林的父母不仅不切合实际地为她制定目标,还对她过于关心。每天晚上,妈妈每隔40分钟给她倒一杯水,还要看着她喝完;每天早上,妈妈要三番五次叫她起床,然后把饭盛好等她吃。“他们对我太关心了,简直就是事无巨细。”林林说,“可我一点也不感激他们,感觉他们就像克格勃一样监视着我,希望他们给我点自由,早上不用三番五次叫我起床,我自己能起来,吃饭时也不要给我拿筷子,我自己会拿。”
张丽雅说,林林父母给孩子制定的目标与其实际能力相差甚远,让孩子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父母总认为,应该多给孩子些关心,没想到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林林现在完全丧失了自信,需要重新建立自信。希望林林的父母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考不上清华、北大,能考取别的大学也不错。另外,也不要过于关心孩子,盛饭、洗衣、倒水的事让林林自己干,让她从无形的牢笼中解脱出来。也许刚开始林林的父母做不到,那就先从减少倒水的次数开始,当父母忍不住想为孩子倒水、盛饭时,就提醒自己“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我们不能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