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我这辈子最不愿意求人”、“我从未求过别人”……这样的话我们并不陌生,有人觉得求人,首先在心理上“跪”了下去;有人将自己打造成强人,成为被求助者,慷慨付出,从不求人;还有人害怕因求人而产生亏欠,惴惴不安……
过早“独立”长大耻于求人
“很多人会将求人看成是一种屈辱的、由下对上的关系,个中缘由也许可以追溯到家庭文化中。”北大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卢悦分析说,很多人不求人,是害怕被拒绝,这也许和其早年经历有关。
卢悦认为,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依赖”是一种危险,如果孩子寻求父母的帮助,父母会担心孩子长期寻求依赖而无法控制,于是在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期没有完成的时候,强行与孩子分化。在他从小到大的环境中,一旦暴露出脆弱,就会遭遇父母的打击,父母只接受一个强大并且完美的孩子,而忽略掉一个真实的需要照顾的孩子形象,于是这个孩子发现只有自己扮演那个完美小孩的时候,才能换取父母的爱以及周围人的认可。他一直戴着这个强大的外壳活着,而对自己的脆弱一直加以否认或者压抑。
于是,一个过早“独立”的孩子从小就被灌输这样一种核心观念:获得别人帮助是一种耻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很难开口向外寻求帮助。
在意亏欠是害怕情感热度
因为害怕有所亏欠而不愿意求人的人,他们的人生往往是以内疚作为主要情结的,这同样可以追溯到家庭中。这样的人,在家庭中,会承担很多父母所期待的责任,他们过早成人化,这种成人化表现为,他们从小就是父母情绪的发泄口,从小听父母抱怨对孩子的付出。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否认自己的需要,而将别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他们的人生逻辑就是先满足所有人以后,自己的需要才能冒头,或者说表达自己的需要是一种对周围人的侵犯,因为他们的自我往往是建立在周围人的评价上的,也就是说他们内心的自我是空的,是需要别人的评价来填充的,所以他们一定要建立一个美好的、符合别人价值观的形象,他必须是那个照顾其他人的人。
这样具有强烈亏欠感的人,往往也害怕被亏欠,他们在付出和得到上很计较,在意别人的付出的同时,也在意自己的付出。这是安全感不足的表现,过度在意亏欠的背后其实是害怕情感的热度,害怕和人发生更深入的情感联系。
给“不求人”来个“脱敏疗法”
如何克服死要面子不求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呢?首先要明白,我不是求人,而是表达自己的需要,我有权得到别人的照顾,我要学习如何被人照顾。其次,我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我如何更好地爱自己,而不再有限地接纳自己。不光是爱自己光鲜的一面,也要爱自己的阴影、被自己否认和拒绝的一面。
很多不求人的人,往往不会善待自己,他们需要学会用善意的眼光看自己不太光鲜的一面,更多地爱这个部分。这样的人是要学会如何与人交换自己的利益的,要学会讨价还价,学会如何双赢地生活。
卢悦建议不爱求人的人,多爱自己脆弱的、柔软的一面,不妨给自己的“不求人”来个“脱敏疗法”——真诚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这对不求人的人来说是很难的挑战。他们可以按照给自己冲击的大小分成层次,先列出让自己焦虑最小的求人的事,比如问路,先尝试这个部分,再尝试更难的,逐渐锻炼自己。最好有个好朋友或者心理咨询师能帮助他,在他情绪不好的时候加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