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新华社
“作业写到晚上10点,真是杯具!”一名小学教师日前在某论坛发帖称:最近看学生作文,看了半天才看懂,原来“杯具”是“悲剧”的谐音,是时下很流行的网络语。
“孩子的作文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网络词汇怎么办?”近段时间以来,不少网民对此热议,百度搜索“中小学生
网络语言”显示相关网页达171万个,中小学作文中大量涉及网络语言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那么,网络语言“入侵”中小学生作文会否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中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该如何引导和规范?针对网民质疑的焦点,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进行了调查。
1 网络语言新、奇、特
备受中小学生追捧
“大虾”表示“大侠”,“餐具”就是“惨剧”,“酱紫”表示“这样子”,“菌男”“霉女”指相貌丑陋的男女。一些中小学生告诉记者,如果你不知道这样的词汇,那你就“OUT”(落伍)了。记者在海南一些中小学调查发现,学生热衷网络语言并应用到作文中的现象普遍存在。
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三(2)班班长吴贻达说,他和同学都喜欢使用网络语言,比如“神马”“浮云”“给力”等都是时下流行的网络词语,在作文中使用这些词语不仅不会影响语言表达,而且形象生动,还可以增加新鲜感。而诸如“童鞋”(同学)、“油墨”(幽默)、“稀饭”(喜欢)、“鸭梨”(压力)等表达,诙谐有趣。
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语文组组长李纪镜认为,网络语言进入中小学生作文,和孩子们从小接触网络有关系。与“手写时代”不同,现在学生的文字表达呈现“键盘化”和“拼音化”的特点。
网民“蝴蝶小筑”说,中学生思维活跃,叛逆心强,喜欢猎奇探险、趋新求异,正因为如此,网络语言的新奇、混乱、怪异、不受规范约束的特点才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表示,网络语言因实时聊天、及时互动的需求而产生,强调的是及时性、互动性和简洁性,往往呈现简约、快捷、诙谐幽默等特点,但相对浅显,缺乏系统和雕琢。这种求快、求新、求异的特点与当下人们的感受比较合拍,所以流行得较快。
2 网络语言“入侵”作文 直接影响汉语规范
不过,网络语言“入侵”中小学生作文,更多人表达的是担心。一些网民忧虑地说,写作文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在作文中使用不符合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不利于学生学习规范用语。而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些粗俗网络表达语言,更形成了“语言公害”,已经影响到很多年轻人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王登峰说,网络语言的核心特点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快速口语”,很多情况下既不注重语法,对遣词造句也缺乏精心考虑,一味地追求简便、快捷。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文字的学习阶段,语言规范知识和应用能力尚不稳固,辨别能力差,如果平时经常使用这样的语言,随意省略、随意用错别字等,难免会对正确、规范的语言学习和使用造成影响,并养成不良的语言习惯,影响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展和提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网络语言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影响已然显现。海南省华侨中学学生吴湘雨是初三年级的优秀学生,她说,过多使用网络词汇让自己变得“词穷”了,语言表达很单一。
海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授仲冬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受网络语言的影响,2007年以后入学的大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明显比前几届差很多,文字表达不规范、不完整,病句、错句、歧义句的现象层出不穷,经常张冠李戴、错字连篇。
“最好让网络语言‘留’在网络里,离开网络后还是尽快‘转换频道’为好。”王登峰认为,如果一些网络特性太强的语言,甚至所谓的“火星文”过多进入中小学生作文,或者进入新闻报道、公文等公共服务领域,势必造成信息交流和沟通困难的问题,也会对汉语的规范使用产生直接的影响。
3 网络语言现实应用应加以筛选和规范
“如果不对中小学生热衷网络语言的现象加以引导,长期下去,汉语的规范用法有可能渐渐地被遗忘,这是很可怕的事。”海口市第九小学副校长吴少兰担忧地说。
王登峰表示,汉语言文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尤其是词汇。某种意义上看,网络词汇也是语言的创新和发展,有些生动、贴切的新词汇,如“给力”“浮云”等,符合汉语言的表达规范,它也可能逐渐进入到汉语的基本词汇中。
但面对“杯具”“童鞋”“菌男”等诸多完全网络化的网络词汇,作为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引导孩子用得适时、适度、适量,并学会自觉地筛选网络语言。
仲冬梅教授认为,应加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创新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她说,中小学语文教材既要体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要增加童心童趣,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学教育,让孩子们能真正领悟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学问。
王登峰建议,教师可实施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例如将规范的汉语言与网络语言进行比较,让孩子了解规范语言的严谨、精炼、凝重和高雅。还可以多举行一些经典诗文的朗诵比赛,让学生多朗读美文,养成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习惯。
此外,王登峰认为应提倡文明上网,净化网络语言环境,鼓励网民在网络上不仅注重语言的创新和快捷,也要关注沟通和表达的顺畅和理性。同时,新闻媒体、学校等公共服务领域应严格执行国家的语言政策,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社会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