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汶川,8.0级的地震震动了中国。
灾后重建,三年为期,如今期限已到,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汶川地震灾区。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9月底,灾后重建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到目前,灾后重建已完工项目占规划项目的95%。灾后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中央及各级政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代表了各地民众心意的援建项目给灾区民众带来了切实的帮助,灾后重建也让一些地区跨越了10年~20年的发展。
我们也发现,被汶川地震激发出来的民间社会的力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3年来,民间的公益项目和志愿者在灾区所做的工作很多。因为地震而迸发出来的民间公益精神和力量,在帮助灾区民众的同时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在灾后重建的这个命题下,从制度到意识,从政府到民间,在经历过大地震的击打之后,都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蜕变。其中责任意识的改进与成长或许是另一种层面上的重建。
3年前,当救灾工作转入灾后重建阶段之时,舆论就呼吁灾后重建也需要救灾防灾等制度的重建。3年来,国家面对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的应对与动员机制更加成熟,这一机制在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事件中发挥了作用。
另外,防灾减灾机制的建设也是前所未有。如很多地方都从财政中拿出巨额资金用于校舍、公共设施以及民房的加固。这些措施无疑都是民众所欢迎的,也希望政府能够做得更多。
另一方面,汶川地震之后,民间公益并未随着地震波的远去而式微,反而从理念到组织方式都获得了更大发展,民间公益更加成熟。更重要的是,政府与民间的信任不断累积,并带来了一些制度层面的突破。深圳、北京等地先后放宽了对民间组织的注册、登记。如在汶川地震救灾和重建中表现出色的李连杰壹基金,去年在深圳以私募公益基金的身份合法注册成功。
3年前的今天,悲恸曾经笼罩这片土地,救灾的军人和志愿者们踏上了征程。在那一天,政府和公民的责任也一同上了路。今天,大家再次把目光投向地震灾区,能看到政府和民间责任汇集所创造的巨大成就。如果我们珍视灾后重建所取得的成就,那么理应珍视这些成就是怎么来的,由此,我们才能建设好灾区,更能建设好整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