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本报“十问洛阳我作答”大型系列报道今日继续关注第三问——
洛阳在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中处于怎样的战略地位?
“第四次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不一定就是洛阳,但洛阳仍需大力争取。”连日来,随着对“十问洛阳”第三问的讨论不断升温,对于洛阳在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中如何定位、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市民和网友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
1 洛阳的竞争对手可不少
涧西区的王先生昨日拨打热线66778866发表了看法。他冷静地分析道,不要认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就一定是中西部地区、是洛阳,有不少竞争对手都在争取,都在想方设法“截流”。
他说,竞争首先来自国外,比如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其劳动力成本也都比较低,对产业转移也非常敏感,也在努力争取;我国中西部地区省市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湖南、江西等省都出台了鼓励政策和措施;此外,广东等在第三次产业转移中受益的省份,在省内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等地规划建设了产业转移工业园,也在力图把从深圳迁出的企业转移到那里,“肥水不流外人田”。
王先生认为,洛阳虽然在劳动力资源、技术以及环境资源上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还不足以形成竞争优势,需要“对症”下药,努力争取。
手机尾号为“7277”的市民发短信说,产业转移是个博弈的过程,不仅要与其他省市竞争,还要与落户的企业实现“双赢”。
2 以利“引”人也要以情“感”人
市民张先生以自己的见闻对洛阳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该怎么做提出了建议。他说,他有一个朋友在福建某开发区工作,为了吸引并留住一家企业,朋友不仅亲自帮该企业办理工商、税务手续,甚至还像推销员一样帮企业卖产品,真正做到了“保姆式”的服务。后来,其他工业园区以更优惠的政策来挖这家企业时,这家企业说什么也不走。
他说,企业老板是要逐利,但他们也是人,也是很重感情的。洛阳要在第四次产业转移中有所作为,不仅要在交通、技术、人才上下工夫,还要有人性化的服务,要以情“感”人。
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做建筑师的洛阳人王丹认为,洛阳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做好两件事:一是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融资环境,为他们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有前途的产业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二是继续下大力气改善城市环境,进一步发挥洛阳山水辉映、生态环境良好这一优势,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洛阳。
3 不应只重“利”不重“弊”
市民吴先生在电话中说,产业转移给洛阳带来的机遇是巨大的,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洛阳在争取机会的同时要未雨绸缪,总结沿海地区在第三次产业转移中的得失,避免在承接第四次产业转移中出现大的失误。
他说,产业为什么要转移?因为当地的生产成本高了,一些企业需要寻找成本更低的地方开辟新市场。但是,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当地商品价格居高不下、地价上升、环境污染、生产成本增加,于是又会出现下一次产业转移。
因此,洛阳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高附加值、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承接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营销,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供应者,而要乘势成为市场的主导者。
在广州工作了7年的洛阳人刘辰对家乡始终关注。他认为,面对第四次产业转移,洛阳既要抢抓机遇,又要保持冷静,一定要选择所需为我所用。
网友“gzq068886
”说,洛阳有丰富的原材料,加工能力也很强,不足之处是产品单一,且初级产品居多。洛阳应该多承接一些处在产业链下游的企业,这样既能消耗我们的初级产品,又能安排富裕劳动力,还能减轻环境污染。
网友“洛阳天山”动情地说:“每次想到洛阳的现状我就忍不住流泪!不过值得欣喜的是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发展区域,其定位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等,希望洛阳能在中原经济区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期待洛阳明天更美好!”
■话题预告
本报“十问洛阳我作答”大型系列报道下期关注第四问——中国老重工业基地如何重生?
请登录洛阳网(http://www.lyd.com.cn/),点击《十问洛阳:中华文明原点的复兴之路》专题报道,详细了解第四问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