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本报“十问洛阳我作答”大型系列
报道今日继续关注第七问——
孔雀如何洛阳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句话已经被充分证明。洛阳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崛起,要实现福民强市的目标,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才到底需要什么?洛阳怎么做才能留住人才?昨日,围绕第七问,市民、网友展开热烈讨论。
先搞清楚人才到底需要什么
市民李为民通过热线66778866说,要想留住人才,首先要了解人才的需要,了解人才有什么样的追求。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才有可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为他们实现理想创造条件,从而留住人才。
他说,比如在一家企业中,一名优秀员工的追求(需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在薪酬,包括工资、奖金、年假等福利待遇;二是内在薪酬,包括良好的企业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工作内容、舒适的工作环境等。
但是,这并不是人才所需要的全部。除了报酬,人才还至少需要两样东西:被人尊重,即在组织中拥有某种头衔或地位,能够受到他人的认可;个人成长空间,即个人能力的提升、职业阶梯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的增值。
知道了这些,我们就知道如何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留住人才。
手机尾号为“8222”的读者说,2003年,我市相关部门曾作过一个调查——哪些因素妨碍了洛阳企业的人才引进工作?调查显示,“工资、住房等待遇低”是妨碍企业人才引进的关键因素,排在第2位至第5位的因素分别是:企业效益欠佳、缺乏竞争力,政策不够优惠,人才市场机制不健全,领导重视不够。
这名读者问:“这些8年前制约我市人才引进的因素消失或改善了吗?”
要留住人才,先解放思想
“洛阳对人才不重视吗?不是。企业对人才不重视吗?也不是。洛阳的有识之士没有发现人才的重要性吗?更不是。那么,洛阳为什么在吸引人才上做得不够好呢?因为我们的观念还跟不上!”市民卢全勇在发来的邮件中这样分析。
他说,近几年,洛阳采取了许多措施吸引人才,包括简化办事程序、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对有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等。但是,洛阳的这些政策、措施步子迈得小,步频有些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洛阳的就业、创业环境,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导致洛阳从上到下都就人才“喊渴”。
卢全勇说,洛阳要想留住人才,需要政府和企业真正解放思想,拿出更大的魄力,采取更得力的措施,从根本上改变洛阳的就业、创业环境。
网友“一个人走”也认为,想留住人才,确实应当转变观念。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对人才的定义也不再拘泥于“高学历、高职称的人”。许多年轻人在特定领域有专长,这些专长如能得到发挥,就能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问题是,这样的人才在洛阳很难得到认可。
健全人事法律法规约束机制
洛阳某企业的人事主管来电说,企业流失人才,与少部分人事业心不强、见异思迁有关。他说,这些年来,洛阳不少企业都很重视员工培训,但在能力得到提升后便另谋高就的员工有很多,甚至有企业因此与员工对簿公堂。
他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将人才流失的责任推给企业,认为企业对人才不够重视、没有用心呵护是不客观的。他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有趋利性是必然的,谁也不能免俗。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法律约束,从法律角度避免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危害。
民营企业应当成为人才集聚区
市民杜遂卿说,近年来,洛阳民营企业人才流失严重,高技术人员频繁“跳槽”,制约了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今,民营经济己撑起我市经济“半壁江山”,是洛阳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应当成为人才集聚的重点领域。
如何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人才集聚环境?
他建议,第一,降低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门槛。在民营企业进行职称评定时,对从事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要重视其工作业绩和实际科研能力,可适当放宽计算机、论文、著作、外语、户籍等限制条件。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民营企业,经人事职改部门批准,可同意其组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
第二,完善民营企业高技术人才“激励关怀机制”,增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民营企业专业人才的数量。对在民营企业工作、为洛阳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给予其荣誉称号和政府奖励方面,应与国有企业相关人员一视同仁。
第三,民营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在管理上要体现人本理念,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工青妇等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凝心聚力,让职工有幸福感、归属感。
第四,民营企业应当重奖有功人员,建立中高级管理人员、高技术人才和核心员工配股制度,让他们成为企业的股东,使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他们稳定下来。